我的偶像诸葛亮

■王美玫

 

诸葛亮,一部《三国演义》使他几乎走上了神坛,而在我眼里,他并不是神,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世界上没有完人,他也不是完人,但他的一生中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第一,政治上。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提出进取荆益,对外结好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积蓄力量,准备条件以图中原的建议。这足以表现他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分析。诸葛亮时年二十七岁,已经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气魄与远见,也因此得到了刘备的器重,从此走上了三国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在《隆中对》的指导下帮助刘备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山伊始,他便积极投身于外交之中,游说了东吴,促使了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抗击南下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便取得荆州、益州,刘备的实力渐渐增强,三足鼎立的局面渐渐形成,在刘备的势力成熟之时,刘备于建安二十六年称帝,时年四十岁的诸葛亮便被拜为丞相,主持国家大事,这一切都是按照当初《隆中对》的构想实现的。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依旧任丞相,管理军、政、财等重事,同时为了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前后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出兵北伐,但多因粮草不继等原因而无功,并于建兴十二年秋(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世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主政,以执法谨严著称,他曾在《出师表》中强调“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曾称他“尽忠益时虽仇必赏,犯怠慢者虽亲必罚”,而他的持法谨严绝不是苛政,当时蜀汉在他的治理下几乎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情况,时人曾称赞他“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又有“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可见蜀汉政治总体来说比较稳定清明。

第二,在处理君臣关系以及权力上。众所周知,他的一生可谓是走到了权力的顶峰,单从刘备托孤就可以看出来,他也是取得了君王对自己信任的顶峰,单从父子二人对他的信任来看,这在古代君臣中应该也是唯一的了,有人就认为他权倾朝野、专权、欺主,这一点我是绝对不同意。他确实是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但是他并没有被个人的野心所蒙蔽,他虽然掌权但不专政,更没有成为权力的奴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臣”的基本操守—忠贞、谦卑、虚心、恪尽职守。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人臣的典范,也是做人的典范,他这个事例,对于现今,我想也有很大借鉴作用,而他的优点,还不只这些,他不贪污,不受贿,他作为一国之相,甚至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未留下什么遗产,他的儿孙也并没有因为他而平步青云,而是自己奋斗,最后为国战死,这恐怕也是无可否认的难能可贵之处。

第三,在军事上。且看一下古代名人的评价:唐太宗与将领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他发明的八阵图与他的治兵之法,并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唐朝时,他亦被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名家张良、韩信等享有同等地位。著名词人苏轼也曾称赞他用兵“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治之,真卧龙也。“

他重视训练有纪律的军队,作战时也是亲临战场,注意观察研究,不纸上谈兵,不表面说教,留下了《将苑》,《便宜十六策》等专业军事著作,也亲自动手制作了木牛流马,连弩等工具。连他毕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在他去世后,看到他留下的井然有序的营垒,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天下奇才”,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第四,在内政上。他重视发展生产,他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不仅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还达到了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的良好效果。他也维护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一些水利设施直到今日还发挥着作用。他作为执政者,很注重以人为本,入蜀之初便发现动乱原因是豪强兼并导致的百姓流离,于是他有了严明的政理,他采用了强有力的“以严制暴”政策来打击豪强,而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民关切。

第五,在文学上。他也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他的《出师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有“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的说法。《诫子书》也是他的另一篇优秀作品,是他在临终前写给年龄尚幼的儿子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开诚布公的丞相,在自己的家庭中,他也是一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深切爱意与殷切希望的父亲。《诫子书》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全篇虽仅有几十字,但读来发人深省,成为后人修身立志的名篇,这些足见诸葛亮作为一位文学家的造诣。且他在书法、乐器、绘画等方面也都是不同程度的成就,真可谓全才。

有这样一个人,不管生前死后,都能获得政敌,对手的普遍尊敬。有这样一个人,在他死后,老百姓逢年过节还要大规模地祭奠,有这样一个人,至今还被南中等少数民族呼为“慈父”!

就是这样一个人,人们能把许多日常用品称为“孔明灯”“孔明锁”;就是这样一个人,人们把诸多溢美之词对他毫不吝惜地赠予,甚至还喜欢把一些本来不属于他的事迹也强加于他身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人格魅力跨越了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滚滚红尘。

他就是诸葛亮,他是我一生最敬重、最崇拜的人。

 

 

信息来源: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