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移动互联发展日新月异,但也给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呢?
手机等智能移动端设备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做到及时更新。2019年上半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103万余个,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恶意扣费类,占比分别为35.7%、27.1%和15.7%。
谨防以移动端为入口骗取个人隐私信息和账户资金的网络诈骗活动。CNCERT抽样监测显示, 2019年上半年,我国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虚假贷款APP或网站达1.5万个,在此类虚假贷款APP或网站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用户数量超过90万人。大量受害用户在诈骗平台支付了上万元的所谓“担保费”“手续费”,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损害。
手机下载APP时需谨慎,无关权限要取消授权。据统计,移动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申请25项权限,每款应用平均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大量APP存在探测其他APP或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
电脑和移动笔记本及时安装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按要求及时更新,重点防范挖矿木马或病毒等犯罪集团利用来获利的恶意代码。今年来数字货币的安全成为热点问题。数字货币引发越来越多的复杂的网络攻击,包括石化兄弟单位在内,各大企业都陆续发现挖矿木马。(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