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为了生活都在努力地向前奔跑。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忘记了“书”是什么。多元化信息的发展,每个人都忘记了曾经读书的乐趣。但当你回头细细一想,其实“书”它一直在你的身边,从未离开过,只是我们的眼睛似乎未曾看到。今天,不妨静下心来,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捧一本好书,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原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家出了三院士
1912年,梁启超回国后,在天津建了两座楼房,取名为“饮冰室”,用以收藏天下之好书。梁启超收藏了多少书呢?“所藏书数十万卷”。藏书之多、类目之广,可算当时私人藏书之最了。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子女们都爱上了读书。梁启超不仅陪孩子们读书,还教导孩子们读书之法。在“饮冰室”数十万书籍滋养下,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超逸俊秀:梁思成,成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永,成了著名考古学家。梁思礼,成了著名火箭专家。梁思庄,成了著名图书馆学家。一家出了三个院士,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一星期都白过了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一个知名律师,杨荫杭也为孩子准备了很多藏书,不仅门类繁多,很多书还很艰深晦涩。小时候,有的书杨绛读不懂,杨荫杭就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杨绛后来在书中回忆道:“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杨绛喜欢上了阅读。有一次,杨荫杭问杨绛:“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回答:“不好过。”杨荫杭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过了。”
“百科全书”钱钟书
都说钱钟书是“百科全书”,黄永玉一直不太相信。1960年代,黄永玉写一篇文章时,涉及到了“凤凰涅槃”这个典故。他翻遍了《辞源》《辞海》《佛学大辞典》,皆找不到“凤凰涅槃”的出处,于是就去请教钱钟书。钱钟书说:“你去翻翻中文本简明大不列颠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黄永玉果真就找到了。钱钟书为什么这么牛?正是得益于父亲钱基博从小的培养。你知道钱基博的书架有多大吗?新中国成立后,钱基博捐献过一次书,大约5万册,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了。钱钟书“百科全书式的脑子”是怎么炼成的?钱钟书说:“多看了一点书而已。”
读完这三个故事,相信你跟我一样,都惊叹不已,读书真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比尔·盖茨的父亲说:“我们不允许孩子多看电视,但会给孩子买大量的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会有人翻书查找答案,念给大家听。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你有问题,答案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
朋友,让我们一起拿起书,徜徉在人类精妙的智慧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