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陈老师,索河湿地真的这么好玩,有魅力吗?看王老师发的朋友圈,您这周也一起去郊游了。”
下班的途中遇见陈老师,禁不住好奇心,忙问她。
只见陈老师笑笑说:“起初,我和你一样,也是因为好奇王老师为何如此痴迷索河湿地,几乎每周就会去一次,一时兴起就跟去玩了。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王老师是不止看美景、健步,还兼做公益捡垃圾。”
“还捡垃圾。”我惊讶的嘴巴,不由的张成了一个大大的 “o”字。 “刚到湿地,就看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烟头,食物的包装纸,还有一些似乎像是野营丢弃的塑料袋。”陈老师接着说,和湿地的美景极不协调。我还没回过神,就看到王老师已经进入了状态,手套、袋子等装备一应齐全,一边走一边捡,丝毫顾不得脸上豆大的汗珠。只见她熟练地用夹子从地上捡起垃圾,然后放进垃圾袋。遇到不好捡的垃圾,她还亲自下手。
“看着王老师低头认真捡垃圾的情形,似乎突然间,我就明白了‘小善即美’的内在含义。”陈老师感慨地说。
听着陈老师的话,我想象着平日里那个爱穿旗袍、爱花草的王老师,越发觉得她的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如其名“兰”一样淡雅高洁,散发着宁静与淡泊,不禁又让我多了几分欣赏。
小善即美。认真想想,平常人的生活,不似电影般情节多变,跌宕起伏,有诸多轰轰烈烈的壮举或者可歌可泣的英雄,大时候都是平淡无奇的。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善举,如涓涓细流般流淌于我们内心,带给我们暖意,让我们的生活轻泛微澜,沁人心脾。
网上曾有个视频感动了无数人,说的是一位环卫工人去取钱,银行刚刚打扫过卫生,一尘不染的地面干净到能看出人的倒影。环卫工人看看自己沾满泥泞的鞋子,生怕踩脏了地板,于是选择将鞋子脱下,寒冷的清晨硬是赤着脚走了进去……
有人说,或许是因为这个环卫工人明白同行人的辛苦,所以能够如此感同身受。然而, 我想说,也许这个环卫工人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见得有多高的文化,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尊重与善良”。尽管他的鞋子有泥泞,或许衣服也不那么整洁,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他洁白无瑕的人性底色,朴素的善良之美,晶莹纯洁如雪花一般令人钦佩。
善行无辙迹,将善良藏在身边,将美好根植在清清浅浅的岁月里,给时光以温情,如春天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将善良播种。好像春日里的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落地生根,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透过一束光窥见日光普照,感受小善之美、人性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