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读书

 

■柴高华

 

动身前往火车站之前,付豫蓉在宾馆大厅将一摞书交给快递员,以减轻舟车劳顿。这摞书的代价是十二张百元大钞,加上“翘课”一天——这次培训的最后一天安排到博物馆参观,与此相比,她更愿意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大海寻珠般选出自己心爱的书。身边像这样热爱读书的人不多了。

有消息称:以色列、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都在50本以上,而中国每年人均购书不足5本;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作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祥地,此情此景令人扼腕。

倘若蔡伦、毕昇再世,聊以慰藉的是还有一些付豫蓉这样的读书者。单位里有几位领导也酷爱读书,每次出差必带回几本书,家里像个图书馆,据说有的还在马桶边放上几本,真是阅读无时无处不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点:做任何事似乎总是胸有成竹,谈吐中总是有独到的见解,说起读书的好处来更是如数家珍。

从古至今,提起读书往往首先想到功名,然而读书的价值不限于此,书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效用有四:

一为自由。读书之厌,多少与教科书有关,彼时,读书意味十年寒窗,意味着头脑灌输和行动约束,逃离的愿望与日俱增。然而,一朝离开那扇窗,读书习惯也随之抛弃,久而久之,水枯泽困,再难支起一片精神绿洲,方知荒漠虽大,精神贫瘠才是真正牢笼。不如读书,滋润精神绿洲,放飞心中梦想,去寻获真正自由。

二为温饱。目不识丁者,食五谷杂粮,闻巷尾杂谈。小有文化者,需通过阅读加餐。订报刊、买书借书曾经是时尚,如今多为公务。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海量无营养的信息快餐汹涌而至,多少“低头族”自以为一部手机知天下,却在信息泥潭里苦苦挣扎、欲罢不能。不如读书,品味酸甜苦辣,摄取营养成分,过得充实安定。

三为明目。世间的路有千万条,最难走的一条叫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人能记住自己走过多少弯路,但每个人都会对迷茫时的不安、绝望刻骨铭心,当时多么渴望能借一双慧眼,获一份指引,走一条坦途。不如读书,坚定前行方向,减少犹豫彷徨,一路风雨一路歌。

四为长寿。中国长寿老人多在乡村,除了饮食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态好、作息好。都市的人们在浑浑噩噩中忙忙碌碌,纷纷忙出了“亚健康”,工作没激情,生活少兴趣,终日疲惫不堪。不如读书,在书中觅得一处宁静港湾,让心灵得到慰藉,身体得到放松。既有长寿诀,何必归山林?

信息来源: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