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变得不大爱读书,而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着微博、朋友圈等碎片化的内容。自媒体的兴起,使得我们的价值观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元而混乱。快餐文化不断吞噬掉我们读书、尤其是读名著的欲望和兴趣,使得读书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奢侈品。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泡一壶淡茶,或者一杯浓香的咖啡,徜徉在文字的花丛中,追逐梦想,思考人生,其实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这个时候书的内容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是闲适,更多的是一种心境。如果说丽江古城促使了我们内心文艺的回归,西藏雪域高原净化了我们粗陋的灵魂,那么读书就是唤醒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渴望,是一种能用语言和文字所呈现的文化的美。
一本书,代表的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复杂的人生,一段纠结的情感。生活的压力和枯燥,使得我们不管看电影还是看书,更愿意看喜剧,而不是严肃的命题,更不要说是具有艺术性的悲剧了。现代人读悲剧,更像是读自己。悲剧把人撕裂得越痛,就越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就越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残酷。因此,我们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不愿直面生活的痛苦,人生的悲情,以及人类的苦难。
但是,经典的魅力是跨越时代的,是纵观历史的,更是超越现实的。一本好书,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优美,艺术的魅力,以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与进步。这样说来,读书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是一件让人充满斗志又让人无限感慨的事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游刃有余,中间而不中庸,也许便是最好的境界了。(赵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