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 重 民 俗

尊 重 民 俗

■舒畅

市场里熙熙攘攘的,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迎面遇到于阿姨,见她拎着一只非常喜庆的大红色提袋,我问:“于阿姨,您买的什么啊?”于阿姨打开袋口让我看:“明天是二月二,市场上有很多商家在卖鱼形蛋糕,是当地老乡的风俗,我看到买的人不少,也跟着凑热闹买了一份。”我说:“阿姨,您是在传承当地风俗习惯,是尊重民俗!我们也应该这样传承。”

其实我也并不懂二月二送鱼到底是什么寓意,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年年有余的意思吧。南北方各习俗不同,一些地方有吃年糕的习惯,如果这一天同吃年糕和鱼,应该更能体现“年年有余”的含义。

虽然南北有差异,讲究很多,但“龙抬头”这一说法,基本上是共有的。而二月二为什么要理发呢?回家上网百度了一下,“龙不抬头,天不下雨”,正月一过,龙就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活动,龙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者。冬休了一季的人们,也开始劳作,因此盼望雨水,能够滋润万物,带来一年的好收成。而二月二这一天,最多的是给小孩子们剃头,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图个喜庆吉利。如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感慨,面对一年年越来越淡的年味,希望能通过老规矩、老习惯,来唤醒心中越来越远的情感。过年回家——央视在春节期间,每天播放从各大省会城市中心火车站,全国各地的不同口音的旅客,不管多远多累,也要在过年时赶到天南海北老家团聚的情景,也算是一种民俗民风的传扬继续吧。

泱泱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民风很多,有些因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或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时尚现代的流行潮,繁琐沉重的工作,而被遗忘或淘汰,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接受新思想,摒弃旧观念,不再崇尚“老一套”;而有些风俗却依旧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人们的心底,不管你是年轻时尚有思想个性的人,不管你官位多大, 不管你钱财多少,在某些方面, 依然会尊从家族老人的意见和要求,不敢任性地自行其是。

民俗,并不“俗气”,它是产生于民间的一种生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好,作为一种思想信仰也罢,有其极强的生命力,既然能被百世传承下来,一定是被大多数老百姓认同和尊崇的。

正视对待民俗民风,是现在年轻人更应具备的理性。虽然科技的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和膜拜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些规矩,习惯和讲究,但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国人,都应当信奉的教条。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文明礼仪中,也能看到许多良好的民风民俗,譬如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譬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由此,我联想到家风家训这一曾经在央视调查过的话题,流传下来的家风家教,都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点滴缩影。

“家兴则民兴,民风好则民心强”。但愿好的民俗民风能够永久传承于子孙。尊重民俗,维护自尊自爱的民族。

信息来源: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