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生活

  前段时间,几乎每晚追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十期节目,百人选手,令我印象最深刻不是“满足人们对才女所有幻想”的冠军武亦姝,不是勇夺四场擂主的彭敏,也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不过主持人的董卿,而是一个没有高学历和高颜值的农民大姐“白茹云”。

  白茹云,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普通农民。40岁的她因为患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舞台上,她未施脂粉,穿着朴素,说话声音也因疾病的折磨而异于常人。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土里土气、看上去与诗歌完全不沾边的人,淡定从容地答满九道题,最终只因总分较低惜败。她微笑着向大家讲述着她的故事。从患病、独自住院治疗,到读诗词、参加诗词大会,从为了省钱不舍得坐直达大巴辗转几个小时倒数趟车去医院,到在困苦寂寥的时候诗词抚慰了她的心灵,谈起生活给予她的一切磨难,她没掉一滴泪,始终微笑着,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声音轻轻诉说着。只有谈到自己从小患脑瘤的弟弟,她哭了起来。也许是当姐姐的想到弟弟受到的苦难,比自身病痛的折磨更加让人揪心难受。

  诗词本就是一种能触动灵魂的东西,与这样触动灵魂的故事为伴,更有一种直慑人心的力量。这世上一直不乏身残志坚、饱受磨难却热爱生活,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品质和超于常人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也许比起他们,白茹云不算那么的伟大。难得的是,她身上那种历经坎坷却笑看人生的从容之美,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渴望。就像她自己说的“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却也没什么是迈步过去的坎。为什么有人在磨难前选择消沉下去,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从容地走过人生的寒冬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呢?不忘初心,乐观坚守不失为其中重要的一点。这让我想起了诗词大牛人——苏轼。

  苏轼一生数次起起落落,为官四十二年,三分之一在“被贬”“谪居”。而天性的乐观赋予了他顽强的生命力。他寄情山水,在人生不如意时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他亲耕自种,创意美食,留下了多道让人津津乐道的菜肴。他62岁放逐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乐观地把那里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办学堂,介学风,被后人推崇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林语堂评价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钱穆也说“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诗词书画,更是面对压力不消沉、面对挫折常乐观的积极心态。这种乐观,是一种面对苦难时的豁达,是一种历经风雨时的淡定,是一种展望未来时的自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烟波渺渺,小小一叶,人生不如意常有。悲时想到欢,缺时终会圆。做一个乐观的人,即使被生活重担所压,却依然把生活过成诗。有一份精神的给养,在失意时找到得意,在痛苦中找到快乐。终有一天苦尽甘来春暖花开。


信息来源: 
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