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雨丝斜斜划过碧沙岗的琉璃瓦,在青石板上洇开细密的涟漪。这熟悉的湿润气息裹挟着十四年光阴,将记忆里的旧时光与眼前的景致悄然重叠——两段与碧沙岗的缘分,恰似两卷渐次展开的工笔画,每一处晕染都凝结着成长的印记,更浸润着领导与同事们的悉心指引。
2010年,作为宣传战线上的“雏鸟”,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公司宣传部调训。面对新闻采写、活动策划这些陌生领域,我像迷失在密林的旅人,连基础的稿件格式都如同难以破译的密码。部门领导化身耐心的引路人,将泛黄的优秀案例装订成册,用红笔在字里行间批注“新闻眼”的捕捉技巧;同事们则是温暖的同路人,手把手教我调整相机参数,在选题会上认真倾听我那些略显稚嫩的创意。记得当第一篇稿件变成铅字时,办公室此起彼伏的掌声,恍若春日的惊雷,让我这株宣传新苗在鼓励中挺直了腰杆。那时与同批调训伙伴漫步碧沙岗,脚下的每一块砖石都印刻着对未来的憧憬,笔下的短文虽带着生涩,却盛满破土而出的渴望。
而今,以党群工作部挂职者的身份重临故地,十四年时光已悄然为碧沙岗镀上岁月的柔光。这半年多里,新媒体浪潮带来的挑战如汹涌暗礁,每一次选题策划都像在迷雾中寻找灯塔。每当我在办公室的案头对着空白文档蹙眉,领导总会带着春风般的笑意推门而入,用前瞻性的视野为我拨开思维的迷雾;同事们则默契地将最新的他山之石推荐给我,或是分享一段“1000+”背后的故事,那些温暖的茶水氤氲着的,是比任何写作技巧都珍贵的情谊。在他们的托举下,我逐渐学会用文字编织企业的脉搏,让每一篇稿件都成为传递温度的桥梁。
细雨中的碧沙岗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像一位沉静的老者,静静凝视着时光流转。曾经崭新的廊柱爬满了岁月的皱纹,当年纤弱的树苗已撑起一片浓荫。那些在办公室里挑灯改稿的深夜,那些为了一个标题字斟句酌的争执,那些灵感迸发时的击节赞叹,都化作细碎的星光,镶嵌在碧沙岗的草木深处,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典藏。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带着温度的迁徙,如同候鸟总要在熟悉的枝头栖息。此刻与碧沙岗的再次道别,并非终点,而是带着沉甸甸的收获重新启程。领导同事给予的温暖与力量,早已化作我生命中的萤火,无论前路是风雨如晦还是星河璀璨,都将照亮我在宣传之路上继续跋涉的方向。(付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