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掠过黄土高原的褶皱,古枣树盘根错节的根系如岁月镌刻的纹路;毛乌素沙漠深处,光伏板阵列与采油气设备以经纬为笔,在戈壁画布上勾勒出生态廊道。这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工业留白,恰似水墨丹青中的飞白技法,不着笔墨,却饱含人类对自然最深刻的敬意,暗合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哲思。
油气攻坚的深夜,生产指挥中心是荒原上永不熄灭的灯塔。幽蓝的电子屏映照着调度员熬红的双眼,密密麻麻的数据如瀑布倾泻。键盘敲击声与对讲机应答声交织成紧张的节奏:“某井压力稳定!”“管线巡检完毕!”他们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坚守,为生产链条系紧每一道安全锁,让戈壁深处的设备昼夜不息地脉动。
再紧绷的弦也会留出震颤的余韵。换岗间隙,简易篮球场上腾起跃动的身影,沾满油污的工装在奔跑中扬起尘土,少年意气冲破戈壁的寂静;夕阳西下时,他们又俯身照料那方小菜园,扶正歪斜的菜苗,摘下熟透的西红柿,指尖沾染的泥土芬芳,恰似范成大笔下“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田园意趣。原来在精密仪器与轰鸣设备之间,也藏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闲适与热爱。
在员工宿舍,最特别的留白莫过于窗台的“时光匣子”——褪色的车票、孩子画的涂鸦、爱人寄来的干花,连同写满思念的明信片,静静诉说着与家人分离的日子里那些未曾言说的牵挂。有人将家乡的泥土小心埋在菜园角落,让两地的气息在此交融;有人在工作笔记的空白处,用彩铅细致描绘孩子成长的模样。正如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遥想,这些因坚守而留出的情感空白,如同沙漠中隐秘的星河,在寂静的夜晚照亮每一颗坚定的心。
暮色漫过窗台,屋内的欢笑声与远处设备的低鸣渐渐相融。当油气设备与生态廊道巧妙交织,当生活在留白中绽放诗意,这场“满船明月从此去”的取舍,早已超越了忙碌与休憩的边界。它是石油人写给荒原的深情长信,是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温柔对话,更是生命在张弛之间,奏响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远韵律。(付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