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常驻项目一线,家里的事情完全落在我和老妈肩上。孩子正在好动的年纪,工作亦是忙忙碌碌,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紧凑,有时也会很累,却来不及去暂停,因为下一秒又有一堆事情向我涌来,生活是场持久战,我在不停接招。
有天在平台上刷到一个朋友的感言:即便我能瘦回原来的体重、穿起原来的长裙、留起喜欢的发型,我也不再是那个可以和闺蜜逛街吃饭玩一整天的姑娘了。配图是她抱着孩子的照片。我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只是思虑再三,我还是留言劝她:人生的必经阶段,回不去的就不再想了,向前看吧。
既是劝她,也是劝己。
我的留言下点赞无数,是的,大家都知道,人生没有回头路,不管好与坏,你只能迎头向前。
只是我也会有刹那的怀念,关于那些曾经。
前些天我的研究生导师突然联系上我,他向我咨询一些事情,顺便聊了聊近来的工作和生活,我这才惊觉已经许久不曾与他联络。想想刚毕业那些年,我还时常与他交流,后来我的生活渐渐被工作和家庭占满,联系得也少了,及至今年,我甚至连春节时都忘记给他发条短信,想到此处,惭愧不已,师恩深重,当铭记于心。
回想起当年在他手下干活、被他“折磨”,一篇小论文改十几版,大论文改大半年,天天点着灯、熬着夜、码着字,心中默念一万遍“快点毕业、快点毕业,我再也不要见到他!”然而答辩结束的那天,他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似乎是转瞬之间,他由我的“老板”成为了我的同事和朋友,他和我握手,说道:“上回说你和男朋友领证了,恭喜你啊……票定好了吧,东西别忘带啊,忘了也没事,工作室这么多师兄弟,会给你寄回的……祝你工作顺利,常联系!”
竟而一晃,也这么多年过去了。
有天夜里失眠,翻看朋友圈以前的照片,无意翻到了前两年在公司年会上弹琴的照片,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联欢的夜晚,坐在台下,看着舞台上那个聚光灯下的自己,身着一袭碧蓝色汉服,盘着略显古韵的发髻,坐在琴前,那样认真、投入、陶醉。这一刻周围是沉寂的,我甚至听不到琴声,却这般清晰地看到了那个撩动琴弦的自己,闪着光。
记得《红楼梦》里有过一段侧面描述,写王夫人刚嫁入贾府的时候,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尚未出阁,王夫人看到贾敏那爽利明快的样子,心中满是嫉妒,这份嫉妒里,既有对妙龄青葱的留恋,也有对青春已逝的不甘。此刻的我,就是如此这般地嫉妒着曾经的我自己。
生活的节奏不容停息,那些年一手自学起来的古琴、瑜伽、古典舞,如今是一一荒废掉了,连家里的琴桌都因为要给孩子腾出玩耍空间而拆除,那一刻心是空的,仿佛属于青春的回忆被一并拆除了。我调整了很久,去适应当下的生活重心,人生终究不是随心所欲的流浪,现实不容我们过度沉溺于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注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牺牲,此刻于我,个人的爱好必须要为孩子的成长让步。
有时也会把琴从厚厚的柜子里取出来,再调一调音、再擦一擦弦,想清弹一曲,指法却已生涩,孩子也只是把琴当玩具,但因古琴音律遵循古调,所涉文化内涵较深,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用于音乐启蒙,只好复又收起,不知下一次“静听松风寒”又待何年何月。
深夜里,总不由得怀念着那些曾经,黎明前,总强迫自己收拾好心情、重新上路,那个和曾经的自己不停告别的过程,叫成熟。(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