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序
“去海南玩几天嘛,那里有沙滩、海风,还有椰子和各种海南的特色小吃。”今年年初,父母邀请妻子和儿子去海南度假,妻子犹豫不决,于是满心希望妻子多走走看看、感受不同风土人情的我竭尽全力描绘着海南的一切美好。
妻子依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按照自己严谨、务实的一贯风格,在手机上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包括当地的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做完这些准备妻子依旧心怀忐忑的问我“万一我去了不喜欢或者不习惯怎么办?”
“发现自己不喜欢也许就是此行最大的意义。”我收起了满脸的坏笑,沉吟片刻后用最真诚的神情和最沉静的语句回答了妻子的疑惑和担忧。
正如妻子的困惑和担忧,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以“万一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这件事怎么办”来为自己屏蔽掉了许多新的机会和起点,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慌和先天的排斥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畏惧中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或可能属于自己、即将属于自己的种种可能性。曾经的我也是这支庞大队伍里的一员,认为“生一事不如省一事”未尝不是一种保持乐观的方法。
然而,突然有一天当我的哑铃、跑步、仰卧起坐的训练强度在日积月累中达到了自己的预订目标,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由难以抑制的自信带来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强烈冲动,我终于逃离了那个“人云亦云”的牢笼禁锢,开始用自己的脚步和眼睛去定义我自己的世界。在八月略显凄冷的冰雨中,我仅凭一个背包、一点面包和一件破旧不堪的长袖T恤就踏上了山路全程徒步的西岳华山征程,在误打误撞、“无路可选”中经历了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倒退着”走过了华山长达百节的陡峭“直梯”。在深秋十月的时节,面对旅行社告诉我“热门线路都爆满了,只剩东北三省可以游览”,我完成了自己“全程过冬、双手被冻得僵硬”的半个月旅行。直到今天,我依然不会为曾经因为头脑发热的决定所带来的些许狼狈和小小的“意外之灾”开脱和辩护,但我决不会后悔当年的决定和勇气,我感激自己正是拥有了乐于体验、敢于体验的乐观与豁达,才能让我在最大限度上丰富了人生。
作为去过许多地方、游历过无数景点的人,我当然会遇到些许与自己心灵、与自己期望差距甚远的景、人、事,而今回首这些并不尽善尽美的片段,我感激它们用也许在当时看来稍显灰暗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和面前,因为人生的精彩在于它的瞬息万变。也许曾经的厌恶与不满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后再度追忆和回味会发现那份隐藏在苦涩背后的甘甜甚至是莫大的财富,由此看来,“不喜欢”的意义丝毫不亚于甚至本来就大于“喜欢”。
难怪,每次回味起曾经的那些不喜欢,参悟到最后总是让人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