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路,逐梦的路

■高宗全

很早以前,这里只有牧民放牧踩出来的小道,春天一场风一直刮到冬,风一过,路就找不见了。

这里是毛乌素沙漠的最北端。

这里,就是“三迁城池”的驼城榆林。

今非昔比,如今的毛乌素已经不见流沙。“塞上驼城”也变成了中国内陆最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

这里就有中国石化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大牛地气田。

随着华北石油人进入毛乌素勘探开发的脚步,延伸的是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从空中俯瞰大牛地气田,大二路纵贯气田南北,与大一路、大三路和大五路将气田交织成网。

时值深秋,车行大牛地,路两边不同的风景不断地切换。这边低矮的沙丘被方草格固化住,生长起野草,黄绿相间,斑斑驳驳;那边是成片的庄稼地,玉米在风中摇曳着,等待着被收割,一派丰收景象。车子转弯,眼前又出现草滩,羊儿像珍珠般洒落在绿茵茵的地毯上。

这些如飘逸的彩带的柏油路穿越在绵延起伏的沙丘间,既为油气田开发立下汗马功劳,又造福当地百姓。

修了路,沙漠里的孩子外出求学可以走得更远;修了路,沙漠里病患可以得到及时救治;修了路,沙漠里的村民搭建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修了路,外面的世界也拥抱着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土地;修了路,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气田最北端,是采气一厂最年轻的油气生产单位——采气管理六区。这里丘高沟深,沙丘间有草滩水淖,所管理的集气站坐落在不同的地貌,59号集气站离察汗淖咫尺之遥,60号集气站却高处丘陵之上。

2014年初,60号集气站刚投运不久就遇到棘手的事。那几天雪花飞舞,大地银装素裹,进站道路又陡又滑,载重的油水拉运车辆和送醇车都进不了站,集气站面临关站停产的考验。

时任队长刘振苏下了一道命令,“今晚10点前,务必让车辆安全进站”。不到10分钟,近20人的突击队就组队出发。从山坡脚下开始,突击队员手持铁锹,一点一点地敲掉与大地冻结在一起的冰雪,再从路边铲起风化了的红土垫上,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消除了冰雪“薄膜”,奋战近3个小时,将进站道路畅通,车辆安全进站装液送醇。

此后几年,60号站的进站道路雨后要垫路,雪后要铲冰,直到现在修成柏油路后,每年冬天的雪后,依旧是党团员先锋突击队的练兵场。

那年春天,59号集气站进站道路解冻返浆,华北石油人紧急出动。那年雨后,47号集气站的进站柏油路基被雨水掏空,华北石油人紧急出动;那年雨后,含硫气井PG7单井道路被洪水冲毁,华北石油人紧急出动。“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这是华北石油人坚守的信念。

有形的路再难行,咬紧牙关挺一挺就闯过去了;无形的路再绚烂,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

回望发展之路,道路上的指示牌上写满了“科技创新”,华北石油人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丰度致密低渗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实践中,攻克了盆地北部“边际”气田世界级开发技术难题,建成了具备年稳产30亿方能力的大牛地气田。

“端牢能源饭碗” 。华北石油人全力攻关制约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核心技术。今年9月底,大牛地气田阳煤 1HF开钻,这是首口部署在深层煤层气领域的风险探井。创新的步伐已经开始向地下新领域进发。这是华北石油局“1+4+N”产业格局上重要的一环,日后,我们期待着在页岩油气和煤气化领域传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在大牛地气田开发进程中实现越来越多的从“0到1”的突破。

几十年来,华北石油人在荒芜的毛乌素沙地上,修成了一条条道路,钻下了一口口气井,建起了一座座站场,创建出年稳产30亿方天然气的气田,为国家奉献能源,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风风雨雨的路上,有鲜花掌声,有泪水汗水,有过激情燃烧,有过徘徊彷徨,华北石油人始终相信,有梦想就要去奋斗。

我们的路,逐梦的路。


信息来源: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