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甫
我要去苏州,最早有这个念头是源自叶老的《苏州园林》,老师在黑板前按着段落,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老师根据课文口若悬河般地说着园林的布局,说着亭台,说着楼榭,说着太湖石之妙……说着,说着,他突然停了下来,有些哽咽,“苏州是个人间天堂啊!只可惜——老师未曾去过……”
我那时候是在乡村中学读的书,老师家有土地,妻子因车祸高位截瘫,孩子还在读书,我们的语文老师除了教书就是顾家,工作和生活的轨迹就是两点一线,这两点便是“家”和“学校”。老师没有去过苏州,却把苏州园林讲得那么的好,我想老师也仅仅是照本宣科而已,可是,于我却有了要去苏州的最早冲动。
上了大学,随着对苏州这座城市了解程度的加深,心中更加深了对苏州的向往之情。学业繁重,想去苏州的计划一直落空。直到今年暑假,虽然高温天气,我还是背起行囊,自己对自己吼道:“我要去苏州啦!”
到苏州的时候,天刚刚破晓,走出高铁站,热浪扑面而来。安置好行李,稍作休息,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拙政园,二十多分钟的车程,终于得见中国园林之母。它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有悠久的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走入园林,枝繁叶茂,满目青翠。随即我就被园林制造者巧夺天工的设计所吸引,贴水游廊,上下起伏,极具韵律,可以透过花窗窥见山楼的爬山廊。清凌凌的水面,荷花满池,清香远溢。不禁想起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描绘芸娘于沧浪亭制作荷花茶时写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荷塘清韵,露水含香,拙政园才是真正将山与水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早上人还不算多,自己也沉静下来慢慢地逛着,从东园到中园再到西园,从远香堂到芙蓉榭再到卅六鸳鸯馆,三个多小时的走走停停,自己仿佛才真正体味到了苏州这座古城独特的韵味。赏园林的美,仿佛可以读到江南的心,独特的园林建筑独显江南精致秀丽的郁郁之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傍晚时分,我来到了位于苏城西北方向的山塘街,漫步苏州城曲曲折折的小巷,置身于青石板路铺就的古朴气息,感受到当地浓浓的苏式风情,“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在这里变得立体。河街相邻,会馆林立的景象也不由得让我放慢步伐,细细品味。
有些城市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也不想念,但苏州去了一次,就会念念不忘。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去一次苏州,毕竟无论是古典姑苏,还是现代苏州,都有不同的韵味让人挚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