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个既充满思念, 又令人惆怅的节日。暮色四合, 圆月当空,满目清辉里,总是让人思绪起伏,忆起往事如烟。
少时不识月,唯闻月饼香。中秋时节,最令人期待的便是一年一次的拜月。中秋月圆时,父亲会早早在葡萄藤树下备好圆桌,母亲会在上面摆好各种时令瓜果,最不可少的自然是月饼。幼时村里每到中秋节前后,都会有手工制作月饼的商家,他们平时制作蛋糕,每年农历八月便成了月饼摊了,各家带好面粉、鸡蛋、糖、五仁、麻油,老板会加入红绿果脯丝,香甜的五仁月饼便制作完成了。放学时路过作坊,总是会闻到月饼浓香的气味,那气味令人垂涎,快步回家,四处翻看,发现月饼便会询问是否可食,答案往往差强人意,垂头丧气之时,祖奶奶便会高声叫喊,笑眯眯地拿出别人送给她的月饼塞到我的手里。母亲有她的打算,月饼用做招待亲戚,没有多余的让我霍霍,剩下的便是拜月用,不过拜月结束后,那些月饼也会入了我的肚囊,只是少年心性,等不得,疾如风。
上中学之后,县城与家相隔甚远,那时候交通不便,隔山路远,每半月方可回家一次。中秋节在成为法定节日前, 除了学校发放的几个月饼,听学校广播里思念流溢的歌曲,周围便不会有过节的氛围。只是那时候心底也会升起一丝惆怅,那时不识愁滋味,即便鼻头发酸,整夜辗转,也会在第二天按时去上学读书。记得有一年,下了晚自习后,我站在操场上等给家里打公用电话, 在弯弯曲曲的人群中,我抬头看见了皎洁的圆月,低头看见了泄了满地的银光,身处其中, 浑身上下都披满了月色,在人群中絮絮叨叨地谈话声中,仿佛一霎时便懂了团圆的意义。毕竟一轮中秋月,清辉十万家啊!或许老屋的荧荧灯火中,也有父母望眼欲穿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工作之后,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让人得以团聚。每每此时,我会提着月饼,坐上班车回家。母亲总会提前半日在车站上等待,她接过月饼,陪我慢慢走在月光洒满的路上,在断断续续的秋虫喧闹中,低声唠叨买的多了,浪费可惜的言语。母亲年老后,拜月仍旧,但是简单了许多,母亲把瓜果月饼搁在窗台上,然后低声呢喃祈祷,无非是希望家人生活顺遂,平安喜乐,无病无灾,丰收可求。
我不知月亮能否听到这些祈祷,但是我知道月亮会见证这些祈祷,如同它曾经见证过李白杜甫,也会见证长安的捣衣声,见证过苏轼的此事古难全,也会见证凡夫俗子的无奈与喜悲。人在征途,道路难免有坎坷,守好自由的心,便可超脱世间万物。
望着这轮明月,在月华如练中,守满心澄明,在飒飒秋风中,等云开雾散……(乔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