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为已逝头发先辈、亲人送上自己深切的思念。与其它节日不同,清明节庄重、严肃。仪式亘古不变,追思代代传承。这一节日,也是全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祖先对话,让亲人安息,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血脉沿续的祈愿。

清明祭奠,最隆重的就是祭祀黄帝陵了。从古到今,历朝历代,诗人、名人、政要、将军,一直到平民百姓,都延续不断的进行着黄帝陵祭祀活动。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于3月份委派人员来到黄帝陵进行祭奠。并撰写歌颂黄帝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清明祭祖依然没有停断。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代表,在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公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公祭仪式上,两党代表分别宣读了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

从轩辕黄帝“胄衍祀绵、岳峨河浩”的伟业;到痛斥“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的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最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艰险,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并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也表达了“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坚定信心。毛主席这篇有着特殊意义的祭文,勒石立碑,耸立在黄帝陵轩辕庙碑亭。

自古以来,黄帝陵就是炎黄子孙的祭拜圣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繁荣昌盛的和平时期,黄帝陵凝聚华夏亿万儿女的向心力。也成为维系着海峡两岸、世界各地共同的民族情感。

如今,每年清明时节,依然有从全国各地而来的炎黄子孙,云集黄陵县,进行大型的清明祭奠轩辕黄帝的活动。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祭奠先辈,缅怀过去,珍惜当下,珍惜未来。(舒畅)


信息来源: 
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