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有人说,写作是一项门槛最低但天花板最高的工作,深以为然,一纸一笔就能写,但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并无标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千年来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写作的地位,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考试通关、工作总结,小到网购点评、发朋友圈,都离不开写作。
曾经看到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时代,好口才和好文笔都是十分具有竞争力的。的确如此,互联网的时代,出色的文案和精致的短视频几乎已经成为展现自己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很显然,出彩的文笔和精妙的口才也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奋斗路上必备的技能。
所以你说,写作重要吗?很重要。虽然我们的生活并非离了写作就不能继续,但不可否认,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写作是工作业绩的呈现方式,也是生活百态的纪念形式,写作使工作有章可循,使生活饱满充实,使文化得以传承,使人生厚重又坚实。
我算是个写作爱好者,单是每天的日记,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没有中断,学生时代各类征文比赛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奖状也拿过很多,工作以后也时常练练笔投投稿。写作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习惯,用文字纪录生活的一点一滴,是对岁月的缓存,也是对时光的雕刻,闲时翻一翻多年前写的文章,再看看那时的生活,那时的人们,心中漾起一丝微甜,仿佛瞬间穿越回到那些浅浅的、暖暖的旧时光。
现在看看刚上小学时写的日记,满篇儿都是拼音,很多字不会写,但还是要坚持每天写,我也很惊奇自己居然有这样的毅力,在那个老师强制性要求写周记但还有很多同学完不成的年代,我竟能一篇不落地写日记,那时小小的我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我的一生都将与文字为伴——在那些失眠失落的雨夜写下的诗词,在那些满怀希望的黎明写下的期待,在那些烟霞渐隐的黄昏写下的颂别,岁月的一时、一分、一秒,笔下的一字、一句、一生。
曾经有个师傅想要我帮忙给她女儿辅导写作,我婉拒了,我始终认为在写作这件事儿上,没有谁能够指导谁,每个人的思路都独一无二,文字的魅力恰恰在于千奇百态的表达方式,文坛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盛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路。记得我小时候,父母见我喜爱写作,特意帮我找了个写作辅导班,想要把我的强项发扬光大,我每周日下午去学习,这家辅导班声称是未来作家的摇篮,其实只是和各大热门杂志和出版社多有往来,以确保班里学生的文章都能见刊,但前提是,学生们要按照辅导班规定的格式和框架写作,不可以标新立异。年少的我偏偏不爱拘束,天马行空写了一篇又一篇,最后辅导班的老师直接通知家长,幸运的是,父母看了我的文章后,认为我新颖的思路应该被支持,果断退了辅导班,给了我自由创作的空间。
如今想起来,我很感谢父母当年的决定,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写作这件事儿成为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我无拘无束尽情发挥,古体诗、现代诗、杂文、散文,什么题材都尝试过,还写完了三部中篇小说,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陶醉,写作为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情绪价值、治愈价值、陪伴价值。漫漫长路,正是这些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穿过黑夜、越过孤独、跨过波涛、搏过逆流,收获一次次的成长,能够与写作结下毕生之缘,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
我依旧会坚持写作,给自己一份纪念,给时光一重积淀,给人生一个答案。岁月如斯,当所有过往随潮水退去,那些古老的文字正是脱颖而出的珍珠,散落在历史的河床上,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