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序
时时关注奖牌榜变化,挑选精彩的比赛为运动员加油,听著名的新闻评论员复盘全天赛况……对于体育运动,我实在是个门外汉,连有些项目的规则都知之甚少,然而,这些日子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与渴望,在无数体育爱好者的震天呐喊中,一起加入了奥运会的FANS团中。截至我写作之时,我国健儿从射击、举重、跳水、游泳等项目上全面推进,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斩获29枚金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状元军团。但我今天的题目却似乎离这份喜悦有点远。
“芦玉菲掉杠”、“芦玉菲再次失误掉杠”,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手机的热点新闻就两次向我推送了同一个名字,并且用醒目甚至是有些晃眼的两个大字“再次”。依稀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女子体操队双双站上了团体赛的最高领奖台,那是男子体操队在经历失败后重返世界之巅,也是女子体操队完成了第一次夺冠的历史性飞跃,杨威、陈一冰、何雯娜、程菲等一众名将的名字就这样烙印在了我心里,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依然充满骄傲。转眼之间,十三年过去了,当我们的运动员再次回到奥运会的巅峰赛场上,却因为失误重重的摔倒在了赛场,而小姑娘带着摔伤站起来的第一句话是“我可以再来”。
此刻,我眼中含着的泪水在静静地滑落,泪水中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没有对这个叫芦玉菲的姑娘“卫冕失败”的半分苛责。我因为走路姿势缺陷经常受伤,尤其能体会到身体受到冲击、损伤时带来的疼痛,它需要伤者用坚强的意志甚至是自我催眠式的麻醉才能与之相抗,即便这样依然时常无济于事。而在奥运赛场上,十八岁的姑娘却连麻醉自己的时间甚至是权利都没有,开口第一句就是自己身上的重任和身后的祖国。运动员不是钢铁战士,更不是什么全能超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会经历伤痛、委屈、懊悔,更重要的是,和普通观众相比,这些磨炼在他们的身心上是加倍、加倍、再加倍的。面对自己同胞甚至是孩子的失误,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答案不只是有刨根问底、明辨是非,还包括感同身受、同甘共苦,然后才是众志成城、重整旗鼓。
同样,在今年的奥运比赛征程中,我们在一次次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看到了许多落后、落败、落差、冠军旁落。“昕雯组合”摘银、谌龙摘银、男子双人十米台摘银……许多我们认为必落囊中的冠军归属他人,正如我们也曾一次次在自己的“非优势项目”上站上了最高领奖台。银牌也是英雄——这是昕雯组合决赛结束后,许多国内媒体送上的评价和鼓励,我想这也是祖国和观众对每一位银牌、铜牌甚至是“无牌”的运动员最好的认可和鼓励。冠军只有一个,它所能代表和评判的只是某一次比赛的状态和水平,甚至连这个都不能完全做到,更不要说它能决定谁是某个领域的胜者和败者,如果胜利只绑定给那个唯一的金牌得主、世界前列不是成就、超越自我不是成就,千千万万个“亚军”不得不自责自怨,我们是否应该问一句这个世界怎么了!“这次没做好,下次会更好”,这是当年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时聂荣臻元帅对历经波折、“屡败屡战”的科研团队送上的鼓励和祝福,我想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体育健儿和我们每一个人。
郎平、刘诗雯、马龙……对于这些如雷贯耳甚至是名垂青史的英雄而言,本届奥运会也许是他们退役甚至是退休的告别之战,他们的运动生涯将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当人生精彩的一幕缓缓落下,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更多的收获,每一个热爱体育、热爱他们的观众都会心怀不舍和感伤,我们不会忘记这些优秀的健将、耀眼的明星在各自的舞台上为我们奉献的一次次华丽的演出,更不会因为从今以后他们身份的改变就将他们冷落,他们的故事永不落幕,而我们也相信接替它们的继任者会有新的作为和担当。
奖牌旁落是为了下一次的再创辉煌,名次降落是为了下一次的迎头赶上,运动员摔落让我们体会了骨肉同胞的十指连心,运动生涯大幕的垂落让人生迎来新的故事和阳光,我们没有理由和必要把这个“落”字赋予更多的忧伤,需要的只是带着这份宝贵的过往走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