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改毅
近日陪母亲回老家办事,看到老家变化之大,曾经小时候住过的屋子,如今外墙已经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不忍直视。回想三十年前的农小屋,红的墙,白的瓦,邻居都嫉妒小屋漂亮,小屋也给我家撑起了“门面”。但是现在看起来,却是那么的不起眼,与左邻右舍的高楼,形成天壤之别。
我清楚的记得,盖小屋时,村里年轻小伙子都来帮忙,女人们在院子里支起几口大锅做饭。父亲在树上架起一个大灯照亮院子。没到饭点,院子里最热闹,吃着、喝着、聊着,大伙为我们的新房举杯庆祝。
房子盖好后,我们搬进新房,新房敞亮而干净。尤其是夏天的午后,院子里晒满麦子,我们在新房地上铺上草席,躺在上面玩耍,母亲和隔壁的婶婶一边聊天,一边做针线。太阳落山了,我们帮母亲收完麦子,在院子嬉戏,格格的笑声在院子上空飘荡,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直到我十五岁,俩个弟弟都不到十岁,父亲才接我们到内蒙居住。这一走就是十年。再后来在我们姊妹几个都在城市工作,结婚生子,很少再陪父亲和母亲回老家。
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安葬在老家,这是父亲生前的愿望。近几年我也有空,常陪母亲回老家看看。农村现在条件也比较好,水泥路面,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房,门口都停着一辆小轿车。村子里小超市冷饮,奶类,等品种丰富,想吃什么也都能买到。
母亲回忆小时候生活是多么艰辛,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她赶上了好生活,可是父亲却没享几天福,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虽然以前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优越,但是老家有父亲和母亲的不舍,也有我们儿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