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红
俗话说:“热在三伏”, 入伏之后的每一天都酷热,不需要你运动,热汗很自然地从皮肤中渗出,就像藕荷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顺流而下。
晚间的桂花路街道,充满了三三两两以散步为名摇扇而出的人们。白天的酷热让他们蜗居在家,晚风催得他们下得楼来接口实在的地气,补足整日未行走的步伐。
当代小青年说,“每一天都是热热热,唯有冰爽的奶茶能续命。”难怪桂花路的奶茶店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我经过奶茶店放慢脚步,斜睨双眼朝内瞄去,排队的长龙已经在店内转了几个弯。最悠闲的是已经候到奶茶,一边享受空调凉意一边与小伙伴谈笑风生, 手捧奶茶的小哥哥小姐姐们。
手捧奶茶吹着空调是当代年轻人夏夜乘凉的一种最惬意的方式吧,恰如当年胡同里,妈妈搬出的竹床上起初只有我和姐姐数着天上数不完的星星, 听着妈妈讲述动听的故事,享受着妈妈的大蒲扇子给我们带来凉风。不知何时,2平方米的竹床上坐满了小朋友,没有喧闹,只是静静地感受着夜间的清凉,欣赏着萤火虫忽闪忽闪与星星眨巴眨巴眼睛呼应带来的“光影效果”。我想,这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最普遍更是最温馨的乘凉方式吧。
“Q弹爽滑的冰凉粉,来一碗哩。”被一声干净又清脆, 比冰凉粉还透明清凉的小女孩声音吸引过去。小女孩扎着高高的马尾:“小姐姐,来一碗吧,清凉又解暑。”她躬身低下准备舀上一碗时,她的高马尾已经代替驻足的客人点了点头。小女孩盛好冰凉粉,放上葡萄干、杏干、火龙果等客人选择好的十余样配料,上面搁上一株像小姑娘一样水灵的薄荷叶,客人顺势接过晶莹剔透艺术品似的冰凉粉,舀上一勺往嘴中送去,山泉的甘甜,薄荷的清凉,自是入口即化,夏日的酷热已经消除了一半,像是被冰凉粉降温,又像是被小姑娘清澈的笑容降下了温度。
鼻子边飘来了蒲扇也扇不走的香味,路边的烧烤摊独有的味道扑面而来,火红的小龙虾举着两只大钳子向路人挥手, 终究,35摄氏度的高温也没有抵住对美食热爱,枝繁叶茂的樟树底下还剩有一张桌子没人坐,坐定位子在小哥送上来的菜谱上一阵洋洋洒洒地“挥毫泼墨”,随后手持电话来一通呼朋唤友。菜上友人到,喝着啤酒,吮着小龙虾,侃侃而谈。谈古今大事,谈网络趣事, 拉个家长里短,话个嘘寒问暖。
此时一轮明月当空,繁星灿烂的夜空照耀每个用心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