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辉
“在汗水、泪水里拧出文字”,有次给宣传员报上去4 篇底稿,宣传员直接QQ上发了个晕倒的头像。
我告诉宣传员,这些文章记述的都是真人真事。不是我想写这些,实在是兄弟们的活不能白干,汗不能白流,辛苦不能没有人知道。在我发稿前一天,站上的兄弟们忙了一整天,平日闹哄哄的晚上,那晚整个楼道静悄悄的。
那晚,我按不住心中的激动,要将这些汗水、泪水和辛苦变成文字。熬了整整一夜,终于完稿,我也累得顺势趴在电脑桌上,睡着了,直到中午饭,有人喊我才起来。
下午我把几篇底稿传上空间,几个熟识的通讯员问:“一晚上写这么多,怎么写出来的?”我回复他们,不是我写这么多,而是我们的员工做了那么多事。
码字确实也挺辛苦,完成那4篇,我快一个星期才缓过劲。但是看到、听到兄弟们做了很多事,我就忍不住想写出来。发表了,身边的兄弟们都会说声谢谢,大多数情况,我都嘿嘿一笑,其实心里挺欣慰的,然而真正该谢谢的是一线奋战的这些兄弟,是他们让我从汗水、泪水里拧出文字。
记得有次跟着巡检班的兄弟出井。晚上9点多出发,高原四野无灯光,月亮时隐时现,道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到井场时,快10点了。听巡检班的师傅说,其实直线距离才10多里,但是坐车要绕路,翻山梁子,加上路不好走,所以费时,这一个来回要颠簸1个半小时。
晚上10点多的高原,温度零下5、6度,我没有准备大衣冻得直哆嗦。一名老师傅把他的大衣让给我,他穿着秋装在井口施工,我穿着大衣还嫌冻脚,而巡检班的2位师傅一干就是2个多小时,我后来冷得受不了,就回到车上,2位师傅直到解决问题才上车休息。这才9月底,这还不到越冬生产时期。
就是这样,无论四十多度的酷暑,还是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这些沙柳一般的华北采气人一直坚守着,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私奉献着,坚守着。所以每次写稿子时,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故事和自己的文字所感动。
有次碰见一个青工,刚进入工区不到一年,他谈起了采气生活:“一开始确实接受不了,但是跟老师傅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久了,发现自己也能干,大家都一样,一个劲头,所以也没有感觉到辛苦不辛苦,累不累的,这不,我也快来1年了,成个老工了。”
就是这些人,这些故事, 还有爱好写写画画的兴趣,所以我也坚守一线,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