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安 康

■王季锋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过节了,因为过节的时候可以不用上学,而且还会有许多好吃的,我尤其喜欢端午。

每逢端午,父亲总会踏着清晨的露水在乡间的路上拔来艾蒿、在村口的柳树上折来柳枝,悬挂于门上。妈妈也总会折下一小段柳枝插在我的耳鬓边,奶奶也会在在我的手脚上绑上用绣线拧成了五彩绳。五彩绳漂亮耀眼、耳旁的柳枝夸张有趣,于是端午就成为了我最期待的节日。今年端午节又近,浓浓的思乡情涌上心头!

端午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 最广为人传的便是“纪念屈原说”。当年屈原志在振兴楚国,可是楚怀王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后来楚国终被白起率领的大军打败,屈原虽踌躇满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其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遂以死明志,投身汨罗江。屈原去世后,楚国的百姓们十分哀痛,纷纷聚集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划船的渔夫们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身。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吃掉,人们便向江中扔饭团、倒雄黄酒。从那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小时候总觉得纪念一个人应该是伤心欲绝、满怀愁绪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凄迷感伤才是哀悼的氛围。而端午当天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福,因此一直疑惑屈原与端午的联系。偶然有一天我才明白,纪念如果只是长长久久的哀怨悲痛,那便是限制和止步,当我们从无数民族英雄的身上汲取力量、从光辉灿烂的历史中淬炼精神,当哀痛变成对生活的渴望,那怀念便成了我们民族的魂,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在端午节乞求安康的人的生命中,那便是真正的历久弥新的怀念!

端午将近,很难不想念妈妈包的粽子,家里水井边会长出不知什么时候种下的粽叶草, 这个时候刚刚可以采摘下来当做粽叶,我虽然不会包粽子, 但也会加入战斗行列,七扭八扭后,一个造型独特的粽子就出炉了,煮好的粽子香气扑鼻, 我们通常会放到冷水里冰一下, 等其完全冷却后,扒开粽叶, 蘸上事先准备好的白砂糖,吃上一口,糯米的香味和白砂糖的甜味在口腔里久久萦绕,吃了一个就会想吃第二个,通常吃到第三个的时候,爸妈便不会再让我再吃了,说是糯米不好消化,一顿吃两三个就可以了,我只好打消贪吃的念头, 虽不敢再吃,但是心中迫切希望下一顿饭食时间的到来!

这几年由于在外求学,加之现如今处在工作岗位上,回家的机会少之又少。岁岁年年节相同,年年岁岁人不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失去。虽然不能时常回家, 但知道他们身体健康我也就不担心了,我会努力工作。在此,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信息来源: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