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令全党全人民无比振奋。在脱贫摘帽的区县名单中,甘肃东乡自治县这个熟悉又亲切的名字,令我心潮澎湃。曾经的东乡,如蒙尘的明珠,崎岖的山路和漫天的风沙掩住了她的光芒,而今,东乡如一只破茧的蝴蝶,蜕去了贫困的苦涩,美丽正在悄悄绽放。看到今日的东乡,不由得忆起那明艳的油菜花海,忆起那层次分明的梯田,忆起那崇山峻岭间的夕阳,忆起我的东乡岁月……
时间被拉回到2013年,犹记得那个三月,中原地区已经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阳春,我却披起罗裳,踏入了高纬度的轻寒。彼时我是初入职场的新人,主动请缨来到东乡参与道路修建项目,空荡荡的深山,坑坑洼洼的山路,和灰蒙蒙的天空,是当日的东乡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从公路的道班通往深山谷底的布楞沟村,没有专门的客车,只有曲折的土路,那天,我远远地看到土路的路口一辆客车停了下来,一个衣着时尚的女性走下车来,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顺着山路向村子走去。我想,她大概是这个贫困的村子里为数不多的走出深山的人,如今带着全村的希望衣锦还乡,她的家人该会很自豪吧。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拖着行李的身躯娇小又伟岸,身后是瘦骨嶙峋的布楞沟村,如此鲜明的对比叫人难以忘怀。客车加速驶过,扬起漫天尘土,那枯陋的村子和那女子的背影湮没在灰尘之中,一时之间视野一片混沌,如笔墨旁的留白,让人在这震撼的画面过后陷入无尽思索……待到尘埃落尽,乡村复又浮现出来,那娇小的身影更远了,更小了,但村子里的灯火却更亮了,更暖了。
这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怀,师傅说,要想富,先修路,我却觉得,要扶贫,先扶心。就像那个明媚的女子,用她的锦绣年华为全村人点亮了希望,有了希望,才有走出困境的动力。
在东乡的生活并无太大的波澜,每一天的粗茶淡饭混着风沙中的泥土,颠簸又狭窄的山路上偶尔传来司机师傅的几句抱怨,山里的老农夫佝偻着身躯,一面驱赶着自家的两头驴,一面吃力地行走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平淡中略带着些许苦涩,跟着领导们现场踏勘,推进项目进程,商讨技术问题,但面对这深山,我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触。
村子中间的小广场上,几个孩子在嬉戏,深山里的童年,或许拥有一样的纯真和快乐,却独独少了光明,如果说他们是这里的未来,那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他们生长在这样闭塞的小山村,会有怎样的眼界和心态?又会对自己又多高的定位?看那荷锄而归的农耕人,他们的童年也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吧,然而他们的梦想,却终究没有大过这座山,他们终是在这自给自足的小村落里重复着彼此心照不宣的轮回。
村子里的小学十分简陋,学校的墙壁上用醒目的红色写着两行字“振兴希望的根本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我至今记得这两行字,连带着那面墙下的几个幼小的、跳脱的身影,都如此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我对师傅说,如果可以,我也愿来这里支教,师傅笑笑说,先修路。
是呵,我的专业是为工程项目服务的,我此行的目的也是为了给这里修筑脱贫之路尽一份力,其他的事,我暂时无暇顾及,虽然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为这座村子的灵魂修筑一条出路。
在东乡的日子没有花香,我有时会遥望着对面的山,山坡上几只雪白雪白的羊慵懒地卧在土堆上,远远望去,犹如山抹微云,确有几分宁静美好,这大概是荒凉深山之中最生动的风景。天色渐晚,牧童赶着羊群要下山了,那几只羊不情愿地挪动着步伐,缓缓向山下走去,站在山的这一边看过去,像是几片洁白的羽毛在空中飘零,夕阳斜倚着群山的肩膀,有些恋恋不舍地目送着村民走回家去——即便多年以后,时移事易,这样深远而静谧的画面也依旧时时浮现,洗去我内心的浮华,永远在心底留存一份本真的美。
在东乡,我度过了23岁的生日,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深山里的生活让我学会沉静、坚韧、乐观以及永不言弃, 这一岁的成长,多年莫及。
我的东乡岁月只是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平凡一笔,但却这般夺目、这般浓墨重彩,它如绚烂的烟花,在我的天空用力地绽放过,便再难忘怀。
东乡脱贫了,属于她的梦开始了,也因了她,我的梦,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