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地米菜”饺子■邹鹏

■邹鹏

在家乡湖北襄阳,人们称荠菜为地米菜。因其叶子呈条带状向两旁展开,像极了“米”字。而在我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逢新年这一天用地米菜包饺子。

小时候,每到新年都能吃到奶奶亲手做的地米菜饺子。奶奶说:“过年一定要有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新年吃招财进宝。”

每逢年关,奶奶必定会搁下手中活计,提前准备包饺子的原料。五花肉现用现买,地米菜是奶奶从老房菜园小路两旁一棵棵采摘的。平日里菜园被奶奶打理的“寸草不生”,唯有地米菜,奶奶对它们一直是呵护有加。每看到日益拔高的地米菜,奶奶都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这下过年就能有好吃的饺子了!”因年纪小的缘故,我从未去探寻奶奶为什么特别钟爱地米菜。

奶奶摘完一箩筐的地米菜回家,先一棵棵地掐去其黄叶、老根,清水洗干净后放入开水中一焯水,捞出来用手攥团挤掉里边的水分后切碎,再给剁好的肉馅,加人料洒、葱末、姜末、香菜等作料,同地米菜搅拌在一起。接下来,奶奶开始擀面皮包饺子,为了保证饺子皮的大小一致,她用手指当尺将揉好的面分成相同大小,边擀皮边包,手法很是娴熟。只见她夹起一筷子的馅,放在面皮上,轻轻揉捏,像变戏法般几秒钟一个“元宝”就做好了。然后将包好的饺子,同一顺序排放在簸箕中,留到新年早上吃。每次包好饺子,她都会问我:“明天早上能吃几碗。”“三碗”,听到回答,奶奶总是会很开心连声说好。

大年初一,奶奶总会早早催促我,跑去大伯和二大爷召唤大家来吃饺子。奶奶站在灶前,待到锅里的水沸,将饺子下锅。“好了,好了”,饺子熟了,可不允许谁先吃,必须等一大家子人都到齐了才能吃。“我再去盛一碗”,“这饺子的汤都很鲜香”……看着大家吃的不亦乐乎,奶奶的脸上溢满了笑容——“这饺子香,但和咱妈做的比起来还差些火候!”奶奶离开后,尽管每年母亲也尽力模仿奶奶去做地米菜馅饺子,可在大家依然觉得少了些味道。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童年已去,细细回味,悠悠回甘,与记忆中那份味道重叠,令人心安。

信息来源: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