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迪
8月是陇东地区的雨季,在阴雨和阳光交替之间,转眼我已经来到采油管理一区快一个月了。这儿是一个十分温馨的集体,使我很快就能融入其中。我特别喜欢大家把这里叫成家,每次从井上回来都会说“到家了”。对于常年在野外一线工作的石油人来说,屯字基地真的就像家一般的存在。
实习期间,每天都会有新的未知的事物等待我去探索, 最期待的事就是去井场。每个油井都分布在陇东高原和沟壑峁梁中,驱车到最近的单井也要半个多小时,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中行驶,郁郁葱葱的植被在初秋的阳光下,仿佛有呼吸一般随风飘荡,路边时不时闪过几只松鼠、野兔。
在采油管理一区实习的第一项工作是制作报表,开始我需要将师傅的操作流程一步步记下来,每天对着流程进行操作。一周之后,熟悉了便可以一气呵成的做完当天的报表,慢慢觉得这项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可最后师傅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做了一周的报表有什么收获?所有的油井数据都掌握了吗?”一连串的问题, 让我意识到做报表的重要性。于是,我又重新将近两个月每个班每口井的生产数据,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统计出产量变化较大的井,向师傅请教原因,更准确地了解全区70多口开抽井的生产情况。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从学生向职工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不能再像学生时代那样一味的接受信息,而是要在做每件工作时多思考、多观察、善于总结。
这一个月,我们走遍了全区所有有人看守的井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到HH37P4井。作为一名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抽油机,对井场的一切都感到既陌生又好奇,什么都想看看,甚至上到油罐顶上打开盖子看看里面的原油到底是什么样子。生产现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实际的原油处理流程比课本上要简单一些,可能也和储层性质有关,原油从地下通过抽油机然后到储油罐之后,一般要经过加热循环、加脱水剂脱水沉降,油水分离达到标准再进行外销。如果原油产出后要通过增压站集输到联合站,那工艺流程就更复杂一些,还要经过油气水三项分离等。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井场HH92P39井,因为路途遥远,一路上上下下快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井场,第一次看见了从井底采上来的伴生气,在阳光下像水波纹映在清澈的湖底一样,手伸过去还能感受到气流……见到触到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同时也对常年工作生活在这片大山的前辈和师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实习三个月的时间很短暂,但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有太多。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多提问题,多思考,多向“老师们”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有责任也有信心为采油一厂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