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守望者

■郝然.W

 

星期六,阳光明媚。我去母校看先生。

校园位于乡镇,先生正和师母在教职工宿舍前的土地上劳作。

师母忙招呼先生放下手里的活儿,把我让到屋内。

三间屋,屋内一如既往地清爽。

师母忙着烧水、砌茶,并拿出卷烟让我抽。先生摆摆手说他是我的学生,就不要这么客套了。

先生教过我高中语文,如果说我现在文字功底有一定基础,那么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初先生的鼓励与支持。我的作文那时侯经常被先生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讲,先生也常常将一些修辞书籍、古典名著送给我嘱我好好研读。

先生年龄五十八,两鬓已斑白,依旧奋战在教学一线。

其实先生和师母有好几次进城工作的机会,可是先生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先生教子有方,名牌大学毕业的儿子和儿媳在省城同一所高校任教,听说如今都已是教授。

中午,一瓶小酒,六个小菜,师生二人随意小酌。

师母在厨房里忙着,说是给我们做小米粥喝。

几杯酒下来,先生打开了话匣子。

先生感慨地说我和你师母从十九岁开始就在这个学校教书,对这个学校有感情啊。我离不开这个学校,也离不开我的学生们,如果学校允许的话,退休后我还继续在这里长住。儿子让我退休后和他们小夫妻住在一起,我才不呢。

我和先生说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在乡下住。

先生说前些年在学校里住的教师多着呢,不过现在学校里住的教师确实不多了,总共还剩六家,包括我和你师母。教师们绝大部分都在县城里买房安家了,开着小车在县城和学校之间来回跑。

先生顿了顿,和我碰了一下杯说,在学校里住真好,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除了搞好教学之外到地里劳动,吃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安全地道,呼吸新鲜空气,其乐无穷也。当然,你师母也愿意和我一起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不过你不要以为我们占学校的便宜,凡是学校里的住户每年都给学校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

喝完酒,先生已经有三分醉意。

此时,师母给我们端上了冒着热气的大白馒头和金黄色的小米粥。一顿饭下来,我吃的心里热乎乎,暖乎乎。

经不住先生和师母的一再挽留,我当天没有回去。

在先生家吃过晚饭后,我陪先生在校园里漫步。

华灯初上,校园里一片光芒。

毕业班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离校园不远处的小河哗哗作响,弹奏着和谐轻柔的乐章,一股泥土的芳香直扑人的鼻孔,好闻极了。夜空清澈,圆月一轮,星星点灯,清风飒爽。

面对此情,此景,此人,许多美好的遐想涌上了心头。

先生在我的前面,此时却不再说话,只是慢慢悠悠地走着,走着……

信息来源: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