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任勇
尽管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在国家公祭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和儿子一起,再次走进“烽烟滚滚”的“金刚川”。
抗美援朝作战进入到尾声,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志愿军战士补桥过江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就此展开。
影片从多个角度演绎了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与敌方钢铁飞机、炸弹的浴血奋战。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以普通战士和高炮连为视角讲述的故事。
那个普通的四川籍战士,对回到祖国过平稳安生日子充满了期待。通过唯一的那座桥奔赴战场就可以尽快地结束战争,可遭受敌方侦察机轰炸的工兵连需要他们留下来护桥。尽管极不情愿,极不甘心,但是军人的天职让他来不及思考和犹豫,就投入到了战斗中。在侦查高地,察觉危险的他用手电给对岸的高炮连提供信号,却眼睁睁的看着对岸没见过面貌不知道名字的战友用点火暴露行踪的方式吸引敌机的火力,牺牲在战场上。愤怒的他在准备去帮助对面炮兵连的路上遇到了江西籍的连长,当连长又一次怒喝并下达护桥指令时,却被敌人的延时炸弹炸死,连长的死给了他致命的打击,最终他扛着木头,在美军的燃烧弹下牺牲在修桥的路上化为雕塑。
高炮排长张飞是这部影片中个性最鲜明,人物最鲜活的一个人。一开始,他在师傅面前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一直坚持坚持既定打法原则,当他体会到师傅执意留在已经暴露的高炮阵地而把他赶到了后面的隐蔽阵地而最终牺牲时,他表现出了坚韧、隐忍和顽强,面对战友牺牲时哀而不伤,掩埋战友时无声却不多的泪水,甚至听到飞机发动机声音时耳朵的扇动……到最后他身负重伤,自己包扎伤口,寻找弹药,用树枝做拐杖,艰难的爬向那个没有被摧毁的高炮阵地,当他竭尽全力将炮弹射向敌机,发出了致命一击时,不怒自威,活脱脱的一尊战神!
最后,为了战役大局,战士们手挽手、肩搭肩,用血肉之躯筑成人桥,让大部队到达了前方的站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当片尾曲唱到这一句,眼里的泪水再也包不住,滚落了出来。快速擦掉眼泪,转头看看六岁的儿子,小小的脸上也挂着两行泪水,我搂住他的肩。儿子擦泪水,抬头看着我,“这首歌真好听,您能教会我吗?”
“孩子,这首歌传唱了70年。今天,我们更要把她一直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