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楚月
前往工区那天,天空湛蓝、云海飘动,与远山近木满眼的郁郁葱葱融合在一起,为黄土高原的酷有的美平添了一层神秘,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去了解它。一路压制着内心的亢奋,默数着高速路上的里程标识,礼泉、永寿、长武……
历经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采油管理一区基地:灰白色砖墙、朱红色漆顶、典型轴对称结构前后格局,集办公、娱乐、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两栋三层楼的院落。步入办公楼的大门一路前行,那放大版鄂南油气报展板、饭菜溢香的食堂、一尘不染的宿舍,这里的一切让我这位初来者有种特别的感觉:“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是关爱的味道——
“你们整理一下行李,看还有什么所需品,我同司机方老师陪你们一起到镇上采购。”说话的是区生产运行室主任刘家亮;“我叫周洁,在综合管理室,这是大家的洗漱、生活用品和工装,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这个家,当天下午,管理区召开了见面会欢迎我们的加入。王克洋经理为我们介绍了管理区和采油厂的一路历程,也对我们提出了希望,他说:“管理区就是你们的家,做好人生规划,把个人的成长与管理区、采油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踏实工作,坚定选择和信心,以工作实绩回报青春;持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苦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为采油厂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此外,管理区还搭建“师带徒”平台,由师傅们“面对面”、“一对一”,帮助我们熟悉生产流程、专业技术,使我们在岗位上提升能力、实现价值,尽快融入管理区的工作、生活节奏,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近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从一个看到数据日报“蒙圈”的状态,到现在可以从各个班组的上报信息中,熟练地了解管理区每口井的产液、产油、含水等生产状况;从开始在室内整天做日报,到现在能空出时间随师傅们到现场学习实践,测示功图、动液面和含水率等。这些点滴的成长,除了自身虚心求教和认真领会外,多来源于身边崔同普、李森和孙远翔等老师细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尽是“家的味道”:“吃的习不习惯、工作上有什么苦难?”“有什么需要,千万不要客气,一定要和我们说!”……这些家人般关心和照顾,令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倍感温暖。今后,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始终忘不了这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