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才好

 

■刘芳序

“这个人的字写得挺好的。”朋友们围坐在桌子前赞叹一张纸条上的字迹,听见声音的我满怀好奇走了过去。端详了纸条上的字迹半分钟后,我一言不发的走开了,默默地摇了摇头。这样的反应几乎是我面对别人嘴里“挺好的字”的一种行为习惯。

我是从十六岁开始练字的, 起初和周围的“书法达人”请教,后来临习名家名帖,十几年的光景,我的写字水平不见长进,鉴赏水平却与日俱增, 王颜柳欧的范本看惯了,也自然把那些非行非楷、“自成一家”的书法看扁了。我的一位友人也是书法爱好者,多年前的某日,他将自己练字的草稿反复端详,脸上满是笑意,见我向他走来,便将字迹递交给我,一脸期待的等待我的评价。

我接过纸来,说了句“这个字写得真不赖”,而后提起笔来在他的字迹下方写了几个字,说了一句“咱俩谁写得好?”友人瞬间明白了我的意思,收回了那张笔墨,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在我面前展示自己的练字成果,见我近身便将练字的纸急忙藏好。那时的我时常得意自己是他“公正而严肃的监督员”。

然而,如今的我已经不会再像几年前那般去追求“最好才好”,这几年的人生经历明确而深刻的告诉了我,有一种待人处事的方式叫做“挺好”才好。

妻子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期间获得过不少奖项,现在是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骨干,是集学术修养和社会经验为一身的好姑娘,按照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的深度、厚度,根基浅薄的我实在不是妻子的对手。然而奇妙的是,从相恋到结婚,我一直是那个滔滔不绝的“演讲家”,妻子则永远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我把自己知道的为数不多的那点“素材”变出百般花样讲给妻子,妻子每每听到我的“精彩发言”都会露出欣喜而赞许的笑容,夸奖我“讲得挺好,懂得很多”。

“你大学期间都怎么度过的?”某日闲谈时,我向妻子发问。

“几乎天天泡图书馆,读各种心理学、经济学的书,还有《红楼梦》”妻子的脸上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恬淡和从容。

我瞬间变得羞愧难当,回想起自己读过的那两三页词句,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学识渊博、文理兼修的倾听者,突然觉得自己离“班门弄斧”、“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这一类的形容距离是如此之近。

“是不是我那些急于炫耀和表达的内容在你面前都格外的浅显,而我竟然不自知。”我将这句话磕磕绊绊地问出了口。

“我们是一个整体,你快乐我就快乐,看着你在给我讲故事的时候乐在其中,我就觉得我的倾听是值得的。”妻子一面回答,一面轻轻地拥抱我,脸上的笑容依旧是那样从容和恬淡。

“那你会不会觉得我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普及很可笑。”我接着问。

“人与然之间难道每次都真的要争出个输赢吗?”妻子看着我的眼睛,等我回答。

我一时语塞,听妻子说完。

妻子接着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个人力量都显得那样的单薄和渺小,我们需要用团结、协作、包容去彼此依存,而这些事情的发生离不开彼此的信赖和支持,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水平有高下之分,但这不是我们斤斤计较和对别人嘲讽、嫌弃的理由,与其用挑剔的态度要求别人做到最好,从而放大别人的缺点,不如用赞赏的态度去珍惜别人的付出,对别人说句你做的挺好。”

“谢谢你这样全心全意的为我着想,说的真好。”我在妻子深情的目光中抹去了泪花。

 

 

 

信息来源: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