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再回毛乌素,已是二十多年后。现在的毛乌素,已经褪去了当年的荒芜和沙尘,变得生机勃勃。
不由想起了当年我刚进沙漠的时候,那时的我正是青春年少,作为华北试油队伍的一员,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这里。
然而,我和沙漠的第一次相遇却绝不美好。由于正赶上沙尘暴,沙漠仿佛就是要给我一个下马威般,给我展现了她狰狞的一面。眼前是风沙肆虐、暗无天日,不由让我心生怀疑,难道我未来就要在这种地方生活工作吗?带着这种失望、迷茫、彷徨,我开始越来越怀疑自己的选择。
尤其是每次到了节日的时候,我都徘徊在井场,仰望着静默、高冷的井架,心里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记得那次高烧39度,我被病痛折磨的彻夜难眠,寂寞的夜里我发疯的想念家人,看着窗外漆黑的苍穹我浑身颤栗,那时候我是多么的绝望,心里打定主意,等病好了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
一夜高烧,早上我刚晕晕沉沉的爬起床,门房的老奶奶就颤巍巍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给我送来,“一大早刚熬好的,喝吧,哎!一个女娃在外不容易啊”。望着老人慈爱的眼神,我心里顿时感到了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不一会,下了夜班的队友们也纷纷来我这儿嘘寒问暖,悉心照顾,让我那颗要离开的决心不知不觉的动摇了。
在大家的关爱和帮助下,我渐渐开始努力适应这里的环境,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状态。当初对这里排斥的心态也一点点消散,我开始慢慢融入了这个集体。这片沙漠在我眼中也不再是那么苍茫荒芜,而是深邃旷远,充满魅力。
还记得那个白雪皑皑的冬天,漠野静极,苍茫的时空里只有石油工人身穿的信号服在频频闪动,点点的红色在那个寒冬显得如此温暖,它犹如一个个醒目的旗帜为我指引了人生方向。
慢慢地,我不再向往城市的繁华与时尚,而是学会静心享受在沙漠里的每一个静谧时光。在井架旁安静的看书,品茶, 听歌,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的青春和梦想在大漠深处舒展开花尽情绽放。
再后来,因为工作的调动,我离开了这里,走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舍,数次回眸,仿佛看见了我青春岁月里悄悄留下的串串脚印。
而今,故地重游,毛乌素沙漠已经不复存在,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充满生机勃勃的绿洲。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油气田拔地而起,基地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公寓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我们的石油人也终于结束了背着活动房在荒郊野外四处流浪的生活。
然而毛乌素,它见证了我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那些生命中点点滴滴的过往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然而许多的回忆却始终难忘,因为那是我生命中最华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