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序
某日,我坐公交车来到郑州图书城买书,郑州图书城是图书批发、售卖的大本营,或许正因为这座“小城”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城里城外的人们都将书里的互惠、博爱发扬到了极致。
在图书城兜兜转转半个小时后,我信步迈进一家图书商铺,随意挑选、翻阅着里面堆叠的各种书刊。这家店铺的书刊品类繁多,有文学、历史、科技等诸多优质书籍,老板是一个花白色头发的老翁,此刻正戴着老花镜在入口处的柜台旁捧书而阅。
“我们这里的书都是正版书,质量很有保证。”看见我的出现,老板中止了阅读,跟我打起了招呼。
“谢谢您的欢迎,我看您这里都是新书,我想买点旧的打折书,反正都是拿回家自己看。”在书店老板面前,我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想要捡便宜的意愿。
“那边有些可以打折的旧书,好久没人理会了,你可以去看看。”老板指着书店的一角堆积的一些书籍。
我快步上前,以沙中淘金的态度细细筛选着其中的“遗珠”。忽然,在这破旧而杂乱的旧书堆中出现了数本颜色统一、款式一致的“同胞兄弟”,显然,它们属于同一部书籍。我将它们全部捡出、摞好,细细查看它们的编号和关系。“一、四、三、五……”我一面默念着书脊上的编号,一面试图寻找那丢失的第二本。
“好久以前送来的了,有几本已经找不到了,不用多费力气。”老板用略高的声调打消了我的执着,使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寻找。
“那套书少了一本,而且有些旧了,我把剩下的四本书按十块钱一本给你吧。”
我看了一眼每本定价23元的书,选择了接受,而后又选购了几本数年前的《读者》杂志合订本,付钱离开。
我提着一摞书籍的硕果满载而归,向着吃午饭的小饭馆方向走去。等餐间隙,我打开塑料袋,猛然发现自己选择的五本杂志合订本中竟有两本完全相同,心中不禁掠过一丝不快。我顶着烈日,提着略有重量的书袋,走回了图书城。进入图书城,我猛然发现自己粗心根本没有记住应该去哪里退换,只好一家一家的搜索。当走进第二家店铺,感到疲倦的我怯生生的问老板:“你们这里卖这种杂志合订本吗,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书店老板未加思索,便和我达成了换书的交易。我满心欣喜的转身而去。
我提着两大袋的精神食粮,向着公交车站的方向走去。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然迷路,找不到来时下车的站台,颇感焦虑的我只好来到最近的公交站台打听去路。几分钟后,一辆摩托车在站台停下,姑娘下了小伙子的车。
“去中原万达那边最快的公交车不从这过,站台离这里三公里。”在得知我正在问路后,小伙子回答道。
正当我苦于如何步行这三公里时,小伙子又说:“正好我骑摩托车路过那里,我带你去。”
“慧慧你下班坐车注意安全,我带这个兄弟先走了。”小伙子和姑娘告了别,带我朝着三公里外的公交车站驶去……
一天之内,在这小小的图书城内外,我接连遇到了三次恩惠,不由得心生感动和敬佩。这城里面的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而城外面的人也时刻谨记着书中真善美的教诲,他们将便捷奉献给了他人,成为了这座书城最鲜活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