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生活印记

讲述华北石油人与伟大祖国的点滴过往,重温“华北故事”、传承“华北精神”……

 

外婆的煤油灯

我的外婆,一位裹过脚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太太。印象中的外婆总是一身深蓝色粗布衣裳,头上裹着毛巾,每次见了我,总是第一时间拿出用手帕一层一层细细包好的饼干给我,笑眯眯的看着我吃。

外婆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太太,她经历过战争的磨难,见证了日本战败的无条件投降;她挨过饥荒,也曾捧着丰收的粮食激动的落泪;她曾徒步几十公里去集市卖过鸡蛋,也迈着小脚踏上了自家第一辆自行车。

外婆有七个孩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养活这么多孩子有多难可想而知。她和外公白天上工赚工分,晚上外婆就会纺线织布,给孩子们做衣服或者贴补家用。家里那唯一一盏的煤油灯,陪着外婆忙碌着。

小时候我问过外婆:“墙怎么是黑色的?”外婆便会轻笑着说:“那是煤油灯熏得。”煤油灯我觉得新奇,外婆便说:“原来没有电灯,大家都是用煤油灯照明的。”

就此外婆便会打开话匣子,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原来的故事。她讲过她的小时候能够看到日本人的飞机从屋顶上低低的飞过去,老百姓都会拿着铁锹打飞机。也讲过他们村一个小男孩被日本人叫去带路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瞧着被煤油灯熏得黑漆漆的墙,故事听得陌生又害怕,外婆总是安慰我说“怕什么,解放军都来了!”

妈妈的北京梦

妈妈对北京有一种执念,在她心里,北京天安门是最神圣的地方,她常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天安门,去看毛主席!”

妈妈说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她还是小孩子,消息传来时大人、小孩都在哭。是毛主席给他们带来了新生活,毛主席去世了,他们心中的天都塌了。

妈妈对童年的记忆是割草、农活还有贫穷。听妈妈说,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河工来挖大河,她和小伙伴们便会去那里卖烟,一毛钱一根。外公那时候在窑厂烧砖,一天赚一块多钱,是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妈妈经常感叹:“小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都是跑着去上学,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还不止一辆了。”吃饭的时候,妈妈也常说“小的时候哪里吃过白面馒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的上。”类似的感叹实在太多,也让我体会到了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终于,在祖国70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了北京,第一时间去了妈妈心心念念的天安门广场。在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一向节俭的妈妈买了一大束菊花,我知道这个是她早就想要献给毛主席的。妈妈终于见到了心中最尊敬的毛主席,从纪念堂出来之后妈妈久久没有说话,难掩心中的激动。

我的新时代

 我这一代人最真切感受到的是祖国科技的发展。我的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普及了,速度越来越快了;手机更智能了,华为成为了中国的骄傲;二维码支付也成为主流,电子流通普及到大街小巷;专业软件智能化,工作起来更加便捷了。

我辈享受了祖国强盛带来的红利,更应呈奔跑之姿,做祖国的建设者。身在天然气勘探岗位,身担确保祖国能源安全的重责。技术人员多年呕心沥血、日夜奋战,为祖国发现“千亿方大气田”,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助力中国更上一个台阶。

女儿的画册

我的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她的画册上有很多关于五星红旗、天安门、钓鱼岛以及其他中国特色建筑的绘画。我看到之后开心又欣慰,爱国是国之根本,只有人民爱国祖国才有凝聚力。

我教会女儿唱《我和我的祖国》,给她讲中国饱受战争之苦的历史,给她讲姥姥以及太姥姥的故事。我会告诉她祖国的和平来之不易,祖国的富强需要大家一起奋斗!

未来充满了挑战,我愿与国家一起奋斗,坚信未来更好,祖国更好!(王路)

信息来源: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