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几天一直在我心里、脑海中不停的出现。我,无法用语言去精准的描述。但是只要想到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历史,身体就似乎有电流似的不停流过,一遍又一遍的传输。
内心似波涛汹涌,颤抖、激动、感动、不停地反复冲击……这感觉就像习书记说的,我们从来不缺乏爱国主义情怀。此时此刻,来到延安来到革命圣地,这种情怀被唤醒,不断地巩固加深。
在枣园周总理的故居面前,讲解员说:周总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了困了就用咖啡提提神,后来连咖啡都不起效了,他就用清凉油提神。周围的人让邓颖超劝劝总理要注意身体。结果邓颖超说:我深刻地理解到对于毛主席、恩来这样的人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们的第一需要,其他的一切衣食住行生活娱乐都要服务于这个第一需求。
1973年,周总理再次回到延安。22个小时的行程,他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为了再等一次宝塔山,他选在中午趁大家休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当地老百姓,还临时换车绕道而行……
这就是他们的执政为民的情怀,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高度契合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王家坪的会议中心,讲解员介绍,为了攻下延安,敌人连续轰炸。有个弹片恰巧就落在了王家坪会议中心的窗户外面。这个会议室当时正是毛主席的临时故居,看着警卫员捡起的弹片,主席淡定说,不错, 还能打两把很好的菜刀嘛。面对美国记者的采访,主席还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代伟人的形象赫然于心。
面对恶劣环境,先辈们没有放弃,没有消沉,没有被吓倒。顽强乐观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十三面的顽强奋斗,十三年的乐观拼搏,终于迎来了胜利。“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他们的态度。
“南泥湾”也是听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13个春秋,先辈们早已和延安人民血浓于水,他们是无法割舍的鱼水关系。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环境,多么严峻的挑战,他们都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为了切断红军的外部供给,封锁了进入延安的全部通道。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苦阶段,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阴谋,为了带领老百姓走出困苦,他们深入自然条件最艰难的南泥湾,夜以继日的耕作,硬是抢在春种之前完成了播种,活生生的完成了南泥湾的华丽兑变,让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时至今日,延安精神依然是我们珍贵的精神食粮,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我开刻的意识到,信仰已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空谈,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根植于心的认同、坚守和传承。
今天,我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美好岁月,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弘扬延安精神的表率,切实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献的实际行动,用执着与坚定,用忠诚与汗水,用热血与激情不负青春,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