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记忆中的父亲

■马翠翠

电视剧《都挺好》虽然剧中人物之间戏剧矛盾略带夸张,结尾苏父展现父爱时不知勾起多少人的热泪,不禁让我想起父亲。

我快要奔三十了,对于童年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上幼儿园和小学时每天从家里出发徒步奔跑至村子最东头的学校, 这大概是求学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但在这残缺模糊的快乐时光里没有搜索到父亲身影。

在我学生时段记忆里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上中学的一个冬天,骑自行车路上侧滑, 右手骨裂,此后便享受了接送学待遇。现在能够回忆起的居然不是骨裂带来的疼痛,却是坐在自行车后座的炫耀。那时觉得父亲的后背宽大,挡住了我所有前面的视角,于是头靠着父亲的后背。他穿着贴身的短棉袄,额头还能感受到他的温度,内心窃喜,遇到同学打招呼,立马说自己受伤了我爸送我,像是在炫耀自己的父亲和“接送”这项特别待遇。

第二次送我上学是前往千里之外的重庆。大学开学季,山东前往重庆的K15火车上人挤人,我们没有买到坐票,上车后被挤到了车厢的厕所门口。在长达28个小时列车上,父亲依旧沉默少语,只记得到晚上他拉出脚下的行李让我坐在上面睡一会。到达学校,报道缴费。在教学楼大厅,父亲排在长长的缴费队伍里。我站在远处看着行李,那时我一直望着他:黝黑的皮肤,也许是因为太瘦了,满脸皱纹。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一条长裤,幸好那是条自动扣男士腰带,可以根据自己胖瘦无限制地自由调整。衬衫被他扎进了裤子里,这是他很少见的穿法,也正是这样的装束让我意识到他开始驼背,在人群里看着有些瘦弱,全然与“山东大汉”形象不搭边,再次刷新着我对他的记忆;也许是很久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以为他的背还是像骑着大梁自行车带我去上学时那样的宽阔而厚实,以为他应该像很多作文里描写的父亲一样:高大、伟岸。自己内心有些酸楚,喉咙处有些苦涩,也许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他,也许是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分离,突然间我眼睛模糊了。我和父亲很快买完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后,我们在学校里走了一圈,他嘴里不停的夸着:“学校环境挺好、还有湖、挺大的,学生们挺好的。”哥哥上大学时,父亲没有去送,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也许是真心喜欢学校环境,也许是为即将的离别做心理的慰藉。走过一圈后,他把我送到宿舍门口,父亲说:“你回宿舍赶紧收拾下吧,有事就打电话。”我站在门口一直目送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在视线模糊时他转身摆手示意我赶紧回去。

现在父亲已经64岁,背驼的更加严重,肠胃病让他更加消瘦,时光在他黝黑的脸上留下了更多的印记,白发让我们知道他真的老了。长大了我和哥哥都留在外地工作,在不同的城市,一年回去一次看望他们。“都挺好”成为相互通话联系的高频词语,父亲依旧沉默少语,视频时长维持不过十分钟,像是十分钟必问必答,互报平安。

信息来源: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