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那口井

■佚名

空闲时去朋友家做客,她用所谓的“高级”饮水机给我接了杯水。据她介绍这饮水机是刚刚进购的,价值6880元,经过多道工序净化后能喝出井水的甘甜,看着上面那些看不懂的英文字母,我愕然了。

“甘甜?不就是白开水的感觉?”

可看着朋友坚定的眼神,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味觉,并立刻转化话题,再也不敢说“没味道”之类的话。

回想甘甜水,大概也是对儿时那口井的记忆了吧。

儿时的生活是艰苦的

那时家还在农村,我们的学校是和周边几个村一起合办的,虽说已经考虑到了距离问题,将学校地点选在最中心位置,可大部分孩子还是要走上一公里的路途,以至于现在每每看到电视纪录片播放类似场景时,我都要感慨一番。那时上学中午是不能回来的,午饭就是孩子们从家中带的两个馒头和一筷头咸菜。每天天不亮就要和同村的几个伙伴起床上学,夏天,一公里的路程会让我们热的满身淌汗,放眼望去都是小黑娃。而到了冬天,从寒风中穿行的我们,即使缩成一团也无济于事,寒风会从我们的脖子、袖口、裤腿中吹进我们的身体,感觉心都是凉的,带的水早已冻得冰凉,喝上一口全身直打哆嗦。

儿时的生活也是快乐的

和伙伴们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家中那口井,每天上学可以带上一杯井水,走到累了的时候,打开喝上一口,看着周围伙伴羡慕的眼光,别提多美了。如果和哪个小朋友玩的好,我也会隔三差五让她喝上一口,所以当时我的人缘特别好。等到了夏天,晚上放学阳光不再那么强烈,我们回家的步伐也会慢很多,路边抓个蟋蟀,河沟逮个泥鳅……尤其是男孩子玩起来就忘了时间,时不时就会听到某个孩子的家长大喊“该回家吃饭了!”。玩累了回到家,拿葫芦瓢舀上些刚才井里打出的井水,喝到嘴里爽到心里。对于我来说,除了冬天那冰冷的记忆以外,大部分时间那口井都是我的宝物,有邻居阿姨来借点井水我总是各种不乐意,虽然磨不过我妈的爽快答应,但心里总有种自己的宝物被他人剥夺的气愤,站在井口迟迟不退,直到阿姨从兜里掏出块糖我才罢休。

儿时的生活是短暂的

9岁时,父亲在城里找了份工作,当我知道我们要整体迁移,离开家乡时,唯一不舍的就是那口井,心里好像明白,到了城里就再也喝不到这甘甜的味道了。听父亲说城里孩子读书不用走一公里,学校也比村里的大,而且有很多好吃的,我还是踏上了离开的步伐。到了城里,父亲工作赚钱多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好了,隔上一两天就会吃上一顿肉菜,夏天口渴还能买以前伙伴们都盼望吃的冰棍、可乐,小日子过的舒坦了,渐渐的,那口井里的甘甜水就淡忘了。

儿时的生活更是难忘的

举家搬迁的日子距今已经过去16年了,现在的我也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可大都市的热闹繁华对于我这个埋头工作的青年而言,吸引力已经不再强烈。反而在空闲时驾车回到乡村看看坚守在那里的朋友时,走过乡间小路,看看方圆几里的麦田,才能感到一丝惬意,再吸上一口混合青草与泥土香气的空气,喝上一口甘甜的井水,方才卸下连日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信息来源: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