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对母女

 ■赵楠

妞妞参加室外拓展活动训练班,踊跃报名当班长。我问为什么,她说自己报数容易错,错了就会罚班长做俯卧撑,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罚别人那么辛苦,所以我当班长,我来承担。看着她汗流浃背,为她骄傲。

这是一位妈妈的朋友圈,她为自己女儿的善良和担当而骄傲。同样也让我再次看到了小姑娘纯良的本真。

类似,还记得小姑娘写的一篇作文:给国家主席的一封信。信中,她从大自然出发,期待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期望未来不再有雾霾,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等等。最后,她说自己只是一名小学生,只是想到了大自然、动植物和环境,提出的建议可能比较片面,顾全不了大局,但我也希望您能够采纳。

文章的后面是妈妈的批注:婉晴热爱自然热爱动物,通过认真观察,从自然、人类长久发展出发写了一些自己的小见解,感情真挚,语言真切,希望你能继续坚持,将来为环保事业做出一番贡献。

看完母女间的交流批注,我想起了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故事:在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因工作需要回到台北,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厘米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也是两国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中间横着东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为了了解青春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儿子,母子俩决定采用通信的方式加深了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以写信的交流方式,看到了全新的彼此。 

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文中说到: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作为母亲,龙应台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快乐,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同事这里。记得有次开会,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大家还在会议室全然不知地讨论方案。这时,同事的电话响了:妈妈一会就回去,你在干嘛呢?看蚂蚁呢?好,那你继续观察吧,妈妈开完会尽快回家,咱们再讨论行吗?

短短的一通电话,是认同和尊重,展示了她们的日常交流。这样一对母女,是朋友,是知己,也是超越了亲情互相尊重的个体。

她们以评论交流为主要方式相处的亲子关系,不仅打破了年龄和身份的局限,而且已进入了彼此的思想和心灵。

这样一对母女,真好!

信息来源: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