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梅
春节假期,我们自驾去了风光绮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虽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此时也同样是游客络绎不绝。在当地最有名的“三春”早茶店之一冶春,我们排号等候了1个多小时,才吃上了蟹黄汤包、狮子头等淮扬菜风格的早点。
瘦西湖的乾隆“故事”
品尝过早点后,我们来到了扬州著名景区瘦西湖。遥想当年,乾隆皇帝曾六巡江南,在瘦西湖留下了诸多典故。今天,不妨沿着乾隆帝的“足迹”走一走。
首先来到石壁流淙,这是大盐商徐氏修建的一处别墅。乾隆乙酉年间到此游玩,看到亭台楼阁,繁花绿柳,假山瀑布,水花飞溅,一时兴起,于是御笔题诗《石壁流淙》,并赐名水竹居。在门两边的楹联上,即篆刻着乾隆写下的“水色清依榻,竹声凉入窗”。
顺着石壁流淙往前走,一路经过静香书屋、二十四桥,远远看到一座白塔亭亭玉立于湖畔。据传,一日,乾隆在瘦西湖兴致勃勃地游览,船到五亭桥时,突然对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北海的琼岛春荫啊, 只可惜差一座白塔。”听到此话,当地盐商用万金请画成图, 以盐包为基底,一座高28.5米的白塔连夜赶制而成,这就是有名的“一夜造白塔”。同时,也成就了今日的白塔晴云景点。现作为喇嘛塔,是江苏省唯一的净律双修尼众道场,香客烧香礼佛之处。
前方的钓鱼台,也是因乾隆垂钓得名。说是乾隆游湖时,忽然有了钓鱼的雅兴,但一时怎么都钓不上鱼。盐商就让几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用荷叶遮挡,把金黄大鲤鱼挂在乾隆的鱼钩上,乾隆果然心花怒放。
在“梅岭春深”景点,有一个四面环水的三角形岛屿叫小金山。当年,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盛典,特意开挖了瘦西湖至大明寺之间的河道,以保证船只畅通无阻。小金山即由挖出的河泥堆积而成,山上遍植梅花。不知当年乾隆送给如懿的江南绿梅,是不是来自这里?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沿着瘦西湖走过来,不仅耳闻乾隆帝的各种传说,也看到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名言佳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为瘦西湖之行增添了诗情画意。
个园的春夏秋冬
个园是清代扬州盐商的宅邸私家园林,以竹和石为主题。主人黄至筠极爱竹子,园内遍植青竹,“个”字是取了竹叶的形状。
除了各色名贵品种的竹子, 个园的春、夏、秋、冬四季叠石假山同样令人惊叹。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沿着顺势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
十二生肖石象征春天的萌动,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景色,黄石烘托秋天群山的挺拔, 颜色洁白的宣石,突出了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不同季节的假山,用料不同,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意境。有趣的是,从冬山种植梅花的漏窗处,可以远远看到春山的枝枝翠竹,仿佛在告诉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
何园的“中西合璧”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因它拥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天下第一窗“花窗”,天下第一亭“水心亭”,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中西合璧,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家是名门望族,园主何芷舠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后人也颇有作为。大儿子何声灏发奋苦读十年,殿试居全国第九名,高中翰林院庶吉士;孙子何世桢、何世枚留美回国后创办的持志大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长孙何适斋、曾孙女何怡如为父女画家;曾外孙女王承书是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学家,曾孙何祚庥系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一家之中,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被传为佳话。英才辈出与优秀的家风家训, 以及何芷舠的远见卓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密切相关。
出了何园,沿着徐凝门街前行不远,就是水流滚滚的古运河。“隋家宫阙几经秋,繁华犹说古扬州”,回头望去,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同样沉淀了扬州古城最深厚的江南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