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

■赵楠

草原的天空似乎和大地的距离更近一些,大朵大朵的白云像是被放大的、定格在空中的棉花糖,白的欣喜,厚的有质感。

我贪恋这美好的自然,趁着施工的间隙走出了井场。

十一月的鄂尔多斯已经进入了寒冬时节,由于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旁边坑坑洼洼的小水沟边缘处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水洼中间呈现着沙柳的倒影,看起来好像沙柳被冰围了个圆,犹如插在花瓶里一般。十几年前的冬天,这里大多数的地方都是苍白荒凉的,随着“退耕还林、碧水蓝天”一系列政策落实下来,如今鄂尔多斯的冬天也可以看见绿色了。

 一望无际的大漠除了依然坚挺倔强的沙柳,隐约可见的井架,还有几只小鸟飞过。我游走在天地间,惊讶地看着那厚重有质感的云朵一簇一簇地飘过,有种追着它跑的冲动。如此无所畏惧的放飞自我,还真有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幸福和兴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眼前的茫茫草原,像一幅没有边框的画,广漠的望不到边际。十几年前,华北石油人在此“安营扎寨”,如今早已和这片土地、这些乡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融为一体。

“姑娘,坐车吗?”,

一辆皮卡缓缓停下,干燥的地面竟然没有扬起一点点尘土,司机是一位年轻模样的男子,白净的脸颊,透露着无法掩饰的儒雅。

听见他的问话,顿时明白:茫茫大漠,一个女子独自游走,怕是迷路了。

显然他误会了我的忙里“偷”闲,他不知道这样难得的蓝天白云,这样淳朴的自然环境,这样放飞自我的游走,是我极其喜欢、极其迷恋的。

“谢谢您,不用了”。

看到我过没有任何犹豫拒绝,他和副驾驶相视一看,转过头,疑虑了一会儿,说:“那你注意安全”。

看我仍旧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他重新发动车,速度极慢地缓缓离去。转弯的时候,阳光反射在车窗上,我看到车窗仍处于半开的状态。

他是不是考虑到:万一我改主意,开着窗户可以听的更清楚些?我不知道,也无从知晓。

他并不知道。其实,井场就在前方不远处。只是我们遇见的地方恰巧是个低洼的转弯处。

广州卫视有个栏目“你会怎么做”,经常会设计出许多生活中的场景,安排不同的人用多样化的方式交流,从而观察大众的反应。演播室里也会有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

无一例外,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景,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温暖向善的。曾经,我也有过质疑:节目组可以有倾向地剪辑和取舍。但是,今天,我知道了,“择善而从”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主旋律和大数据就是如此。

节目里,不论是搀扶摔倒的老人,还是帮助迷路的儿童又或是遗落的包裹再到与衣衫不整的乞丐共进餐食等等。你会看到:没有怀疑疑虑,没有事不关己,也没有冷漠嫌弃, 有的是人间温情。

这一点一滴的生活场景, 像和煦的春风,催生出无尽的暖意!带给我感动,见证的是人性的光芒!

就像此刻:美好, 就这么不“期”而“遇”!

信息来源: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