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盲母亲

■张阳

母亲是个典型的四川老太太。矮个子,白皮肤,大眼睛,大嗓门,办事干脆利索,说话办事无不透露着“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母亲常说:“我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眼睛瞎,要是我提得起笔,早就把瓦窑承包下来了。”每当这时我总会说:“你哪里是眼睛瞎啊?只是认不到字而已,心头晓得的很?你的脑壳比猴子还精。”

我的家乡在川西农村,丘陵地带田地稀少,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都吃“金裹银”(玉米粉和米饭),但我家从来没有吃过“金裹银”。母亲拿出未出嫁时偷偷攒下的200元压箱底钱,在偏远的川西搞起原始的贸易,父亲凌晨4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到60公里外的地方购买土豆,白菜,药材…母亲负责贩卖,不识一字的她算起帐来又快有准,每天下来收入10多元,在物质匮乏的80年代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过年前后的一个月,母亲带领着我和姐姐分开两个摊位买甘蔗,一个月下来就可以保证全家能过个富足的春节以及我和姐姐来年的学费。

母亲是个“瞎子”,所以她很期待我和姐姐都可以多上学改变“面朝黄土被朝天”的命运。而我从小是假小子,上树下河打架,考试从来都是50分以下,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因为考试成绩责怪过我一句。她总是说:“她想耍就耍嘛,耍够了她就晓得做作业的。读书就像背背篼儿一样,有人背100斤,有人背20斤。”高中时,母亲看着日夜刻苦学习的我又常常说:“不要累着了,考得起专科就不错了。”比起学习,母亲更愿意看到的是我的快乐和担当。

“眼瞎”的母亲,用自己的智慧在物质匮乏的年带为家人带来物质的保证,用自己朴实的言语教会儿女责任。

我的母亲明白着呢!

信息来源: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