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庆
我的父母曾经都是地质物探工作者。在七八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条件简陋情况下,他们仍怀有一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心。
当年的地矿部三普245队队部正处在现在华北石油工程西部分公司鄂北主战场杭锦旗。那时的我也只有八九岁的样子。父亲是复原军人,也是队上的指导员,工作特别忙,母亲和姐姐当时在干临时工。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总是早出晚归。由于他们工作的原因我十岁就学会了简单的做饭。当年搞物探十分辛苦,他们早上坐着大“东风”出工,到很晚才回来。一个个蓬头垢面,喉咙干哑,双手粗糙,洗头洗脸的水足有少半盆沉沙,吃起饭来狼吞虎咽(物探队吃饭不定点,如果送饭车坏在路上那他们只有啃干粮吃咸菜了)。记得有一次父亲晚上收工回来后有些高烧,服了几片退烧药就睡下了。第二天,高烧仍未退尽,母亲很担心他的身体。但父亲执意要去上班,我们都无法说服他。他说:“我必须去!咱们石油人有哪个娇气的,必须得不怕苦、不怕累。”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父母的工作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以至于现在我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后来我也参加了石油钻井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油二代”。父亲一直是我不断学习和奋进的榜样。今年大年初五,父亲由于心血管堵塞住院了,直到2月13日我接到归队通知仍未出院,本想打算留下来照顾他,但是他执意不肯。这就是我倔强的父亲。在他的激励和教诲下,我不断前行,不断为做好一名石油人而努力。
如今,父母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们还关心着单位的一举一动,经常询问我石油行业的情况,问我这口井打的怎么样,问我最近写东西没有……
这就是我的父母,虽然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他们那一代石油人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迈出了石油人坚定而沉稳的步伐,为石油奉献了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