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序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的评点无疑是对黄山至高的褒奖和耀眼的冠冕。松石云泉——黄山四绝将天下群山的风姿集于一身,是这个世上一笑倾城的佳人,是卓尔不群的天之骄子。巧合,自诩“去过二十二个省份”的我去过的第一个“顶级景点”就是黄山,而后才是泰山、峨眉山、华山、长白山……我去黄山那年只有七岁。
关于那次登黄山之巅,亦是登“群山之巅”的记忆,这一个本应大书特书的财富,我已然没有任何的印象和痕迹,唯一的证明是我在飞来石和光明顶留下的两张照片,前段时间突然想起,母亲却告诉我“二十年辗转搬家,早已不知何处。”于是,我和这座天下第一山的交集只剩下了两个字“去过”,这两个字很短、很淡、很模糊,甚至很尴尬。
关于那句享誉千年的评价,我自然相信黄山担得起这样的美誉和盛名,关于自己的遗忘和淡漠,我有着许多的遗憾和愧疚,然而,更多的感受是庆幸。我庆幸自己早已将黄山的绰约丰姿遗忘的一干二净,我庆幸在游历群山众岳之时,心中没有一丝这座天下第一山的影子,没有将它们与黄山作任何的比较,其中不只是泰山、峨眉等一众名岳,更包括了许多小字辈的无名小山。
这样的经历与感受激发起了我诸多的联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旅途中,都有一页被冠以“璀璨绝伦”的华章,它被你我珍藏、被你我铭记,而后,当我们遇到平淡、失落,甚至是逆境,曾经的华美与璀璨自然成为一种“焦点”和“标准”,在反复比较、反复思量后,我们不得不怀着惆怅和遗憾得出结论“如今咱不顺,怎比那时无限风光”,而由此产生的失落和沮丧,远远要比黄山和那些无名小山之间产生的落差要大得多。或许当某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定义中的那个“完美坐标”竟然会如同年幼时的我心中的那个黄山,没有丝毫的实质痕迹,只留下一个崇高而耀眼的符号,而后伴随着些许模糊、空洞、尴尬,以及由模糊的记忆甚至是凭空的臆想带来的本不应出现的失落,而这一切的缘由都是那个心中的参照物过于完美、不切实际。
今后的某一天,我必定会重登黄山,从山脚出发、向巅峰冲刺,感受黄山的秀美和雄奇,当然也会发现它必然存在的残缺和遗憾,关于这一切,我都爱、都要。黄山归来我将继续走山访岳,无论黄山是否真的如徐霞客所说“集山岳雄秀于一身”,我坚信即便那些“无名的山岳”再平庸,总有黄山无法包罗的美好,正如生活中的我们无法因为一时的精彩而抛弃一世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