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铿锵

■刘芳序

在南京大学120周年的晚会上,这曲毕业歌——《誓言铿锵》,让我热血沸腾。

在这首歌曲开始之前,不同年纪的校友都演唱了各自“时代”的校园歌曲,有《那些花儿》《同桌的你》《清晨我们踏上小道》……一串热闹的音符之后,舞台忽然变得安静下来。数秒后,舞台重新亮起了灯,舞台上的主角变成了一群耄耋老者。女士统一装着水蓝色的长裙,男士统一穿着黑色的笔挺的西装。数十位老者分作三排站定,女士在前、男士在后,呈合唱标准队列——他们是南京大学这所百年名校最年长的校友代表。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开口的那一瞬,这群老人挽起了身边同伴的臂膀, 让一个又一个的身躯相连,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整体,宛如一道亘长而厚重的墙。组成它的每一个个体,无一不是双目炯炯的望向远方,目光中满是自豪与坚毅。

伴随着老人的歌声,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段段黑白照片和影像,那是属于这群老人的青春时光。那时的他们拥有着最俊美的面庞和最磅礴的力量,照片中的他们比肩而立、挽起彼此的臂膀,双眼含着最坚毅和深邃的目光。

歌声和影像,将我带到这群人出发的地方。

八十年前,日寇的铁蹄将中国的土地变成了一个无边的屠场,遍野的尸腐与哀嚎。此刻,有一群年轻的身躯挺身而出,去履行属于他们的使命和担当。“同学们,大家起来……”来不及将当下的苦难评说,起头便是一句唤醒大家起来的有力号召,号召同学、号召自己在血雨腥风中担负起“天下”。号召中,他们背起行囊、带着十年苦寻的满腹经纶和与生俱来的一腔热血出发了。

他们会去向哪里?他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会在哪一刻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不知道在出发的那个时间,他们是否将这些问题全部想好,然而我们知道的是年轻的他们出发了。

在前行的道路上,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是一具具冰冷僵硬的尸体,看到一幕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知道对于他们而言,那样的心灵煎熬和捐躯的壮烈相比,哪一个会更让他们接受起来更加的坦荡,但我知道无论是面对怎样的苦难,他们始终不曾后悔、不曾回头,因为“我们不愿做奴隶”,所以必然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是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唯一选择。

岂止是一个南京大学,在那场灾难到来的时候,在我们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每一个书声琅琅的校园,都会有人把这首《毕业歌》高声传唱,从黄浦江边到珠江两岸,从未名湖畔到珞珈山下,每一个有学生、有青年的地方都是抗击强敌的最前线,正是这样无惧无悔的前赴后继,才使得他们心中的那个天下兴而未亡。

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那些在危难面前从未退缩过的莘莘学子都不应该承担这样的偏见和轻视,相反,我们都应该坚信这些有志有识的才俊会将一生奉献给这片土地,从风华正茂到鬓染微霜。

信息来源: 
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