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初五,家里都有聚在一起吃饺子的习惯,自己长大了,家人也有变老和离开的,曾经的一大家人变得冷冷清清,好在姥姥身体还算硬朗,没事总会和她开几句玩笑。
用姥爷的话说,我向来都是姥姥家的“小狗”,吃完就走。饭一吃完我背起包就准备离开,姥姥把我拦住了:“你这个包是新买的?”
一听就是老太太在没话找话说,“对啊,出去玩儿才买的。”这一说不要紧,姥姥的好奇心顿时喷涌而出。“这包多钱啊?”已经到嘴边的数字硬是被我咽了回去,想想这要是告诉老人家一个背包的真实价钱,估计她会以为我是个假外孙女,这么败家,只好装作不在意地说:“没多钱,一千多。”
我以为已经说的很保守了,没想到还是把姥姥吓到了。“呦,这么个小包要一千多呢,给我瞅瞅。”说着就试图打开包,想一探究竟,我也赶紧配合地打开让姥姥看个清楚。“这么小,连个钱包都装不进去,真不划算。”姥姥看完后撇着嘴,给出了这个评价。我也只能暗自庆幸还好没有说实际价钱,要不得被姥姥说一整年。
突然想到每次穿着新衣服问姥姥好不好看的时候,她都会说真好看、得200块钱呢吧?我才意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年人其实并没有表现出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的能力和愿望,有太多家庭给老人买东西后,怕他们嫌贵不舍得用,都会说一个很便宜的价钱,好让老人觉得“心安”。也正是这样,我们把他们惯的不知道这个社会的真实物价了,如同楚门的世界,永远都活在一个巨大片场,一切都是假象。
可谁又能说这样是错的呢,如果一句假话可以让老人用平常心来对待给他们的物品,那我们宁愿一直对他们说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