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辉
说起过年,在我们农村一到腊月气氛就开始有了。家家户户着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临近春节,算是村里人最忙的时候,蒸馒头,包包子,扫屋子,贴对子,杀猪摆酒……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晚辈们必须到祖坟前放鞭炮,烧纸钱,祭奠哀思逝去的亲人,求得他们在天之灵的保佑,请先人回家过年团聚。父母则在家中忙着丰盛的年夜饭,收拾着自家院内的卫生。等到晚上五点多钟,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放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起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老人们开始给孙子们发放压岁钱,孙子们则给老人磕头拜年,说些祝福健康长寿的吉利话,挣些糖果瓜子。然后老人们还要摆上糖果、点心、花生米、瓜子等,供大家看电视,闲谈时品尝。
大年初一,大人、孩子们都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村里人开始互相拜年。老人们则在一起拉家常,叙述着陈年往事。年轻人则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勾画着新年的打算。孩子们则在一起玩扑克、做游戏、嬉戏打闹,一派人间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出远门串亲戚拜年。特别是刚处上对象的小伙子,则要备上一份厚礼,到未来丈人家拜年,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刚结婚的年轻夫妻这一天也必须回娘家省亲,给丈人丈母娘拜年。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该是“送年”了。中午吃饭,放鞭炮,把先人“送”回去。吃完晚饭,对我们农村来说,这个年就算过完了。
每年有三次放鞭炮,那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候,第一次是新旧年交替时刻,请“先人”回家,每家都把门打开,来到自家院中燃放烟花鞭炮,放的越早,新年越是吉利,一时间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夜空,大小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第二次是大年初一早上,看谁家起得早,这时天一亮,家家户户开门迎接新年,为了图个好兆头,也要点上大小鞭炮,以示喜庆。最后一次则是正月十五了,吃完元宵,正月十六开市,一切恢复正常,这时家家户户,回去上班,回到岗位上,开始耕耘着新的希望。这一年就算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