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清
郑州离洛阳的距离不到150公里,洛阳离郑州的距离不知有多远;有限的距离是我一直未踏上的归乡路,无限的距离是你们对我的思念……
半年多没回过家了,不知父母是否已全白了头发。每次给爸爸电话问:我妈哩?爸爸老说:在边儿上等着和你说话哩。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是酸酸暖暖。
近来忽然想读书,偶遇刘墉先生的一篇文章《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写给由奶奶带大的10岁女儿。大意是劝女儿感恩、尊重、善待91岁的奶奶,别嫌奶奶老、别嫌奶奶走得慢、别嫌奶奶身上的气味、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每一天。文中无不透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珍惜“上有老”的观念。平时总是觉得父母强大,却未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脆弱,如若有天他们突然走了,留给自己的只是欲孝不待的愧疚与自己处于家庭顶端的苍凉。
同事在院微信群里发了个回家的视频:大明出差顺路, 晚上回家看望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说第二天想吃韭菜饺子,老两口趁儿子熟睡之际,半夜冒雪去地里割韭菜,忙活一夜未睡,一大早端上了儿子最爱吃的韭菜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去年回家也是这样,不敢说自己想吃啥,说了他们就会绞尽脑汁、忙前忙后的去做;不敢不说自己想吃啥,不说看着他们左思右想、寻思儿子到底想吃啥犯难的样子,心生不忍。父母老了,儿女大了,经济独立了,对他们的需求没那么强烈了,不知道能给儿女些什么,父母甚至会去传销商那里买些日用品、保健品,走时送给我,看着他们殷切的眼神,不忍拒绝,拿到手里再看他们,满脸笑开了花。上月爸爸从楼梯上摔倒了,不让弟弟告诉我,不能给我什么、他也不愿给远方的我添麻烦,他们对我的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是啊,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高矮美丑、健康与否、能力大小,他们无时无刻不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留给儿女。
小区群里有人发消息说:过年不要愁给父母带什么礼物,你的回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说的好有道理,是呢,需要回家了,看看父母,也让父母看看我。
今天我生日,是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