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大寒已过,天气愈发的冷起来。年终考核伴着今冬第一场大雪拉开了帷幕,随雪而至,随雪而止,也是极雅之事。
全年与政策、制度、文字周旋的同事们,每每到了年底便迎来“大考”,也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刻,来到这些部门, 满案的文件、书籍和手指敲在键盘上哒哒哒的清脆萦绕满屋,这是墨香。再走近,飘游若丝的淡香入鼻,隐隐的,却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茶香。墨香茶香营造出一种积极充盈、清雅超脱的生命形态。
茶,是国粹,茶的几千年历史与变更形成了茶文化,她丰富的内涵,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多用搪瓷茶缸泡茶,下班回到家中,必先是拿起家人事先冲泡好的茶水一饮而尽,最后上下嘴唇紧紧一抿,发出“吧”的一声,顺便把不小心喝到嘴巴里的叶子再次吹回杯中,浑身顿觉爽快无比,靠躺在椅子上,拿起一份报纸翘起二郎腿,心满意足。那时我认为这略带苦涩的黄绿色汤汁是大人们解渴解乏的,但又有一种我看不懂的人们对她的迷恋……时间慢慢流转,到我初中时,家里多了一套紫砂茶具,大壶小杯,相映成趣,很是雅致。这也成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因为茶具而想附庸风雅的品茶。小小一杯拿于手上,嗅于鼻下,品于舌尖,端坐于翠竹凉亭中,模糊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仿佛清流白云,春江花月,竹里烟飘……中考结束后的漫长暑假,重读古典名著,自觉书不离茶,那些情节、诗句与整整一夏天的茉莉绿茶的芬芳交相辉映。以至现在,白日里读书还觉得应伴茶香,只怪中毒太深。
后来,紧张的学习和不规律的作息,胃寒了,自此不敢再碰绿茶,崇尚了一段时间的红茶加奶,但毕竟是舶来品,弃之。此后,各种各样的奶茶、饮料,各种的吃喝玩乐与张扬、浮躁、欲望充斥满没有节制的生活,引吭高歌“青春就是要造”!却倏忽间,行走到青春的尾巴,慢慢臃肿的身材,日渐空虚的精神,叫心不安。从何处开始改变,如何改变,内心焦灼不定。几年前一个初雪的午后,阳光洒在雪上灼灼生辉,家人泡茶的芬芳飘了过来,仿佛整个世界都静谧纯美诗意,这种力量牵引着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扔下手机,跑回房间,看到那一堆落上灰尘的书籍,内心微微安了些。这些年,买书的习惯一直保留,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就是改变的根本和源头。抽出一本《哲学的盛宴》坐在书桌前打开,手指与书页的摩挲,既舒服又熟悉、温暖,内心却觉得少了些什么,正遐想之际,家人送过来一杯“饮料”,我看也没看就说“以后我不会再喝这些了”,她笑着说“这是普洱”。这就是缘分,我终于遇见了她,或是一直我在寻她亦或是一直她在等我,这都不重要。当邂逅的那一刻,普洱茶终将成了我“诗茶一体”的挚友,将带着我的心境向上飞去……
普洱茶,貌不惊人,却受得住岁月的磨砺,味不香艳,却会在淡苦淡涩中变幻多姿,色不明媚,却棕红流转着古朴典雅。暖胃、解腻、不影响睡眠的种种好处,恰恰契合了我的身心需求。尤其在冬天里的日日夜夜,泡上一壶,陪我作伴,品读人生,滋养生命。近日再读余秋雨的《极端之美》,里面第一章节就是写普洱,余老把普洱、昆曲、书法置为“大美”“至美”,若你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