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乐

■王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运动渐渐成为一种流行。朋友圈里最拉风、吸引点赞最多的照片不再是各种旅游美拍、精致小食,而是晒出的那一条条“马甲线”“人鱼线”了。虽然我自己的腹肌被厚厚的脂肪覆盖着,“深藏功与名”,但却真的是个运动爱好者,一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那种简单的快乐。

小时候在外婆家待的时间多,她家院子里有很大两块青石板拼成的石台子,大概半人高,农村称之为“石床”,原本是用来晾晒各种东西以及夏天的傍晚坐在上面吃晚饭用的。那石台子大概要比标准乒乓球台短一些、却更宽,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几个小伙伴打乒乓球的兴趣。没有钱也没有地方买专业的乒乓球设备,农村的孩子充分发挥了创造精神,就地取材,台中间两边相对着放两块砖,上面搭一根向日葵杆子,这便是球网了。球拍只有一只亲戚给的旧球拍,于是我用锯子在薄木板上照着那只球拍的尺寸锯了个木球拍,没有胶皮,打起来非常硬,但是那会我们却玩得很开心。

冬天里我们会去小河上滑冰,天寒地冻,人人都穿着大棉袄,怕生冻疮,手都揣在裤兜里。但只要滑一会冰,浑身上下就热乎乎的,摸着冰块也不觉得太冷,甚至身上还会热出汗。冬天的北方草木枯黄、天高云淡,我们在这天然的冰面上肆意驰骋,河道里到处是我们的欢声笑语,那种感觉是在室内滑冰无法比拟的,以至于多年之后时常忆起。

中学时候学业紧张,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参与课外运动,不过我却见缝插针,在课余时间找到了新的玩法。在课间的10分钟里和几个同学比赛拉单杠做引体向上,这一项外人看来单调枯燥的运动却被我们玩的不亦乐乎。后来才知道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大脑运动中枢和学习中枢分属不同部位,交叉进行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有效休息,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想不到我们当年随便玩玩的活动竟暗合了严谨的科学道理。放学的时候我们会在回家前的十几分钟在双杠上玩一个游戏,两人站在双杠的两端,双手握着双杠,把身体跳撑起来然后从双杠的内部跳跃到外部地面,再快速跑到对面小伙伴那里试图摸到他的手,摸到他就输了,没摸到就一直这样交替换位做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在当地被称为“撵杠”,算是一个将体操运动和娱乐结合的运动。

上大学后迷上了跑步,夜跑了大概两年左右。晚上的操场人很多,有听音乐散步的、谈恋爱的、玩器械的,很热闹,在这种氛围下跑步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冲刺完最后一圈之后那种大汗淋漓的感觉。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下了大雪,雪化了一部分又再次上冻,操场上满是冰渣子。我在操场上小心翼翼地跑步,往日热闹的操场空无一人,只听到脚下冰渣踩得咯吱咯吱的声音,心里竟有一种微微的自豪感。后来认识隔壁宿舍一个小伙,他胳膊上二头肌鼓鼓的,让人羡慕不已。有一天我看了一部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终结者2》,当即被他那雕塑般肌肉发达的身体震撼到了。遂开始健身,一直到工作初的三年,断断续续练了好几年,体重也由本科毕业时候的66公斤增加到了最高时期的87公斤,肌肉增长了不少,无奈没进行艰苦的刷脂训练,体脂偏高,没有什么明显的线条。

最近两年觉得健身太枯燥,又喜欢上了游泳,一番辛苦之后把蛙、爬、蝶、仰四种泳姿都学会了。在水里所有的噪音都被水花声覆盖,心中也旁无杂念,沉迷于那种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我想没什么意外的话,游泳可能是我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的运动。想起来自幼至今,喜欢的运动项目一变再变,但运动带给我的那份快乐永存

信息来源: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