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娟
休假期间,特地来姐姐家小住,看看小外甥桐桐。小家伙十个多月大了,对啥都好奇感兴趣。这段时间正在长牙,就爱瞪着双大眼睛甩着胳膊啊啊跟人说话,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默默找来纸巾然后一脸嫌弃地帮他擦掉嘴角那肆意奔流的口水。
桐桐现在是能吃能睡能闹腾,每天除了母乳还得添加辅食。我见他吃的最多的就是胡萝卜,蒸得熟透切成小条让他抓着吃或者是拿小碗捣成泥喂给他。桐桐吃的东西都是原味的,不含盐也不带糖,但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很能带动旁人的食欲。
桐桐吃原味的食物让我觉得有趣,但让我跟着姐姐一家人吃原味的食物却着实令我颇为苦恼。因为姐姐要哺乳,所以在饮食上时时处处要考虑到宝宝,而宝宝奶奶肠胃不好也需要注意,所以他们家炒菜除了放很少的油和盐外就什么佐料都没有了。吃一顿忍忍就过去了,但一连两三天都这么吃,着实把我憋坏了。一直在心里盘算着晚上要借着出门散步的机会偷偷去吃个小火锅或者是吃把烤肉串解解馋也好。
跟姐姐说起,赞叹他们一家人好自律!姐姐呵呵一笑:“清谈饮食挺好的,保护肠胃和味觉,起初我怀宝宝那会儿饮食一下子变得清淡很不习惯,你姐夫为帮助我坚持,就开始陪我一块儿吃,现在时间久了我们都发现食物的原味其实挺有滋味儿的。你在这儿好好吃几天,肯定能有所发现。”
她的说法倒是和老子“五味令人口爽”和“味无味”的思想不谋而和,莫非我就是五味食多了,才导致味觉出了差错,体会不到原味食物的乐趣?我相信姐姐的话也相信古人的智慧,决定认真融入姐姐家这个因爱而起、因爱坚持的饮食习惯之中。
几天下来,我感觉自己并没有那么渴望重口味的食物了,我甚至不需要任何菜品就能闷头吃掉一碗白米饭,而且感觉香甜可口。更夸张的是,我发现清淡饮食这小段时间我整个人心态都变得平和了。我似乎有些明白老子为啥要提倡“味无味”了。五味并非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吃水果时不需要添加佐料也能自然地被默认和接受一样。或者说所有食材本身就是有味道的,只是我们习惯了被五味裹挟着的它们,就好比看惯了浓妆艳抹的摩登女郎欣赏不来她们退去妆容后的清纯可人。但这都是能改变的,只要愿意尝试,慢慢地也能感受到事物本真的那份美好。
而且我发现在桐桐咧嘴咯吱笑的时候,我会觉得好可爱;抱他时被他一把抓走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觉得真可爱;看着他一口一口吃完大半碗米糊糊依然伸着小手要抢旁人手中的香蕉时,也觉得甚是可爱;就连被他啪一下打脸也还是觉得他可爱!要说这种喜爱是源于我作为小姨的这种身份本能,我并不完全接受,绝大多数人都喜爱小孩,这是基于大家对未经雕琢的这种纯真的喜爱,对浑然天成的本我的认可。这实际上也是对味无味的一种无意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