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麟
从大学开始,我每年都要去很多地方,也因此凭借自己这张吃货的嘴巴,品尝到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欢,也最爱的是一道简单的菜品——炖菜。
我大学是在北方雪国黑龙江上的,提到黑龙江的美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嘎达”有着享誉全国的东北乱炖。诚然,东北乱炖确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第一次碰见乱炖,是我在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在学校外面的小饭店里,我看到一张大锅,地下用柴火烧着,锅里是满满一锅酸菜、五花肉、粉条子,那种酸酸的香味,唯有东北菜才能散发出来, 我迫不及待地点了一份儿。乱炖上桌,我用筷子挑起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塞进嘴里,一瞬间酸酸的味道刺激到了我的味蕾。东北的乱炖,是冰天雪地的黑龙江送给我的礼物。
另一道炖菜,是在大草原内蒙古。那个暑假,我跟着姑夫回老家,在呼和浩特的小村子里,我除了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外,还尝到了内蒙的炖菜。内蒙的炖菜里,没有刺激味蕾的酸菜,却有着甜甜的大白菜帮子,大块的牛羊肉,还有金色的玉米棒子。内蒙的炖菜,虽然味道很简单,只有咸味和菜品本身的清甜,但是却十分顶饱,让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火车奔波的我,体验到了家庭的感觉。
说到炖,我一直以为只有“粗枝大叶”的东北人才能体会,但是那一次在北京吃饭之旅,却也让我体验到精细北京人对炖的领悟。在北京的路边走着,一个写着“卤煮”的招牌吸引到了我。走进去之后,我点了一份。服务员很快从门口的大锅里端了一碗上来,汤汁粘稠,猪下水肥而不腻,再加上厚重的饼,一入口,就让我体验到了北京人对炖菜不同的理解。这道叫做卤煮的美食,无形中熨烫了我的心灵和肠胃。
其实,在我的家庭中,也有一道炖菜。这道菜品,是由老妈闲来无事拿着随手可得的白菜帮子、宽窄粉条、土豆、豆角,一股脑加入锅里,大小火配合,统统融会贯通,多种味道夹在于一锅。这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每一道菜, 就代表着一个家人,其中浓浓的汤汁,恰好代表着家人间不可分离的纽带,而那朴实无华的大锅,就是家庭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