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点钟的太阳

■徐少游

十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我的妻子曾用How time flies”来形容时光飞逝,让我觉得她很会讲英语。如今回想起来,这time似乎确实飞得快了一点,感觉这个历史的车轮,大概是装在高铁上的。

据统计,今年的高考考生,有95%1999年出生的。也就是说,这是最后一批90后考生,从明年起,第一批00后将长大成人,粉墨登场。

我第一次产生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感觉,就是在那个十年前。那时,因为90后网友上传的几段视频,引发了80后对全体90后的群起围攻。“90后”、“非主流”、“火星文”、“杀马特”等等词汇,就是从那时起走进了大众视野。80后批评90后瞎胡闹、没责任、没正形,这戏码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可似乎在一夜之间,一股新鲜力量登上舞台,曾经作为“娇生惯养不懂事”等刻板印象代表的80后,俨然被顶上了“大叔”的位置。

那年花儿乐队出了张专辑,就是在“非主流”事件几个月前。那里面有一首歌,唱的是“蜜罐儿里的80后”。他们绝不会想到,仅仅几个月之后,靶子上画的就已经不是80 后了。我亲眼看到一支流行乐队,就这么活生生的落伍了。

现如今,花儿上了春晚,大张伟也改做主持,曾经标榜年轻人个性的小众乐队,已融入了主流文化。照70后的话说,这叫“成熟了”。用80后的网络语言来讲,这叫做“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不知不觉中,网络世界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变化。十年前,互联网是80后的天下,最火的是各大论坛、网络社区。随着时光流逝,一个个网络亚文化圈子逐渐蜕变成婚恋论坛、买车论坛、育儿论坛,殊途同归地消逝在数据洪流中,让位给了朋友圈。

我们来听听暂未落伍的流行歌手最近都唱些什么:

解放西一去不复返

95后开始站散

80后在屋带崽

大家都忙着赚钱

再也不是一通电话

朋友们还会出来

——王奕/满舒克《不必说再见》

当年的80后都已长大了,挑起了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80后们,逐渐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旗帜。30岁的确是个坎儿。30岁之前,别人问我多大了,我都得想上几秒;30岁之后,一下子清醒了,好像在生物钟里有一个日历提醒,向我交待应有的担当。古人所谓“三十而立”,诚不我欺。

所以仔细想想,那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似乎也没那么讨厌。既然80后开始接管这个世界,就能够让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行。小时候大人不让打游戏,如今电竞已成为正经的竞技运动;小时候不让看动画片,如今动漫产业是各地争相上马的香饽饽;小时候说流行歌曲是靡靡之音,谁曾想现在的少年偶像已开始把“正能量”作为卖点。

记得70后在开始走向社会的那个年代,曾发出一句感慨:“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们有幸生在世界上变革最快的国度。当我们苦恼于“三农”问题时,农民们用进城打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纠结农民工待遇,生产线上已开始批量换成机器人。有句话说得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继续发展来解决”。也就是说,在这个迅速变革的世界,你要是三天不学习,就会被历史的高铁扔下去。

这么说来,那些曾经被我们看不惯的后辈们,其实是值得学习的。他们代表的不是“幼稚”,而是“变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终会发现,所谓的“代沟”,不过是变革带来的美丽误会。前辈的教导,后来者终会觉悟;变革的世界,容不得半刻迟疑。

嗯。这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信息来源: 
2017-11-07